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到松竹书院听蔡梦霞、肖文飞、陈忠康讲课
作者:叶武 文章来源:叶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3-10 12:31:53 文章录入:何晓巍 责任编辑:何晓巍

 

地点

北京·松竹书院

时间
2009年3月8日上午9点

 

内容

蔡梦霞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元代篆、隶书法研究》(博士论文)


肖文飞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书法院教师)
《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从沈曾植看清末民初书法的丕变》(博士论文)


陈忠康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书法院教师)
《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 》(博士论文)


朱清时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主持人

刘正成

松竹书院主持、国际书协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

-----------------------------------------------------------

主讲嘉宾:
朱清时: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
陈忠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书法院教师
蔡梦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
肖文飞: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书法院教师
------------------------------------------------
受邀嘉宾:
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室研究员:韩玉涛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法工委《证券法》起草组组长:王连洲
浙江书协名誉主席、国际书协顾问:马世晓
浙江大学教授:任平
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执行教授、亚洲艺术主任:张以国
中国先秦历史学会秘书长:宫长伟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彦湖
著名学者、国际书协常务理事:李廷华
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邱才桢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中心专职创作员、艺术史学博士:崔志默
中国美术史硕士、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刘墨
漳州市政协常委,漳州市书协副主席:沈惠文
著名青年学者:孙宝晶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师:徐涛
《中国书法》杂志社:严峻
《中国书法全集》编辑:刘智先
《中国书法全集》编辑:孙传宝
《中国书法全集》编辑:翟勇
《中国书法全集》编辑:刘涛
《中国书法全集》编辑:刘天易
著名青年学者:朱中原
著名青年学者:冯印强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聂国强
五洲传播网络中心:王世明、唐威、褚佳、张德忠、吕爽
《中国书画博览》:马汉跃、许飞飞
《书谱》杂志:张培元、孙健
中国书法在线:李骉
书坛网:周明华
艺术部落:闻正、贺建海
《笔墨纸砚》杂志社:叶浓
《品味水墨》报:叶武
中国书法在线总版主:清风散人
中国书法在线网友:邢娟
中国书法在线网友:陈波
中国书法在线网友:张承峰


--------------------------------------------


刘正成先生评议
肖文飞博士论文《开古今书法未有之奇境》评议


一.论文在当代国内外既有研究基础上,以“碑帖之争”为楔入点,以现代考古学资料介入书法为背景,並结合沈尹默书法个案,对清末民初书法创作及书法观念在中国书法史进程中的状态和意义进行了梳理、研究,具有理论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二.论文的新见解:
1,以细致、丰富的文献研究为依据,使汉晋简牍、商周甲骨文出土资料在清末民初学术界、书法界的学习、借鉴、交流及其所引起了书法发展变化清晰化、具体化,细节化了;
2,从交㳺记录的视角,对沈曾植进行了多侧面的社会、生活、学术、艺术资料的挖掘,肯定了他晚年草书创作变革的意义和“学问之书”、 “重回一元”等书法观念对近现代书法史的影响。

三.论文作者有较强的文献学基础,掌握了多学科知识面比较研究的技能,关注同时代研究观状,并有清晰、准确、好读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不足之处:
1,论文结语部份“碑帖论争肇始于傅山,而在沈曾植一代人身上得以告一段落”的结论有新意,但稍嫌牵强;
2,论文第六章“对沈曾植书法分别在运笔、用锋、用逆上表观出拜明的特点,……这整个书法史上都是罕见的”的价值判断过当,缺乏可比性。

 


-------------------------------------------


刘正成先生评议

蔡梦霞博士论文《元代篆隶书法研究》评议


一.论文作者在继其硕士论文《论元代章草复兴》的基础上,从学术史、人文学、作品分析的立场,对元代箓隶书法的断代史形态、及其在中古与近古相交的中国书法发展史中的得失,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二.论文的新见解:
1,对篆隶书法在元代社会流行的宏现和微观状态的叙述、分析,一定程度上改变、丰富了元代书法焦点论题多在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巙等热点人物的流行学术趋势;
2,较为完整地叙述、界定了作为边缘状态的元代篆隶书法发生、发展、繁荣并走向平庸的学术文化背景,及其“延续”与“突破”两种倾向的创作状态。

三.论文作者有较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文献蒐集、整理基础上,对其流派的归纳分析和作品的审美描述、分类都较为准确,行文条理清晰,逻辑无失。

四.不足之处:
1,论文第三章笫53页“从文字发展的角度看,秦文字处于古文、籀文向小篆发展的过渡时期”,以及相关对“古文”书体时序的界定,仅仅从古文献学角度给予认知,应重视王国维建立在考古学立场上纠正《说文》错误的论断;
2,论文结论部分“赵孟頫……提出了一套不同的评判标准,从而影响、形成了明清的书法风格”论据不充分,尤其对晚明书法。
-----------------------------------------------------------

刘正成先生评议

陈忠康博士论文《<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评议


一.论文作者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书法家,他结合其较为熟稔的王羲之《兰亭序》这一晋唐经典,认识刻帖传播中的种种状态,分析其给书法史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在当代书法史研究和书法创作研究中有着双重意义。

二.论文的创造性和新见解有二:
1,作者从纷繁的《兰亭》版本流变中,拈出“唐临摹系统”和“定武系统”进行两派梳理,提纲挈领;
2,以“鉴真”和“求意”两种不同的接受态度,来描述《兰亭》版本作为经典的历史性,及其对创作观念影响的丰富性。

三.论文的综合理论基础较好,文献蒐集较全面、梳理较清晰,文字归纳、叙述均显示了较强的学术功力。

四.不足之处在第五章的论断部份:
1.晚明“范本质量下降”与前述明清论家“兰亭无下拓”,推论逻辑不符;
2,将刻帖日坏作为清代碑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的旧说,应将碑帖文献学和书画鉴定学相结合,对明清书法发展史增加新的认识。



《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


蔡梦霞



肖文飞


陈忠康



漳州市书协副主席:沈惠文

浙江大学教授:任平

浙江书协名誉主席、国际书协顾问:马世晓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彦湖



李骉的办公室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教师:徐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