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
中国国学论坛隆重推荐!
推荐指数:★★★★★

林谷芳 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 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 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禅门不共,多所拈提,常以“禅为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所作恰可治时人“以禅为生命妆点”之病。
主要著作 禅:《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 音乐:《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 文化观察:《十年去来——一个台湾文化人眼中的大陆》
千 峰 映 月 林谷芳 著
禅门喜以月喻道,而提撕学人入道就如以指指月,法眼文益在此曾留有这样的问答: 僧问:“指即不问,如何是月?” 师曰:“阿那个是汝不问的指?” 人家问的是道,他回答的却是:触目所及,又有那个不是引你入道的指? 的确,处处是指,只待你眼界一转。在禅艺术的课上,旁听的中文教授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这些好诗我们却从来不知呢?” 诗,哪里没读过?只因立处不同,就从眼前溜过,不溜过,处处是指!
千峰映月·以诗入禅
禅是什么?这是许多人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以为禅要是个什么,恐怕就远离了禅,但话虽如此,如果你认为禅超越于万物,一样也背离了禅。 “说似一物即不中”,是一句禅语,用来说禅最为贴切。禅认为人的局限、困惑、烦恼正因受限于成见与习气,只有跳出框架,生命才有真正的解脱,而说禅是什么,则是从一个框架又掉入了另一个框架。 “道在日常功用间”,也是句禅语,用来说禅同样贴切。毕竟,还有圣凡的框架就不是禅,所以尽管修行是超凡入圣之事,谈禅,却还得向前一步,超圣回凡,真正的道本贯穿在任何事物之中,任何的事物原都可以契禅。 任何事物都可以契禅,但有些事物与禅的确更容易连接,诗就是明显的一端。禅强调的悟,是生命全体直观的境界,到此,人就不受限于思虑颠倒,而诗,则是一种生命的直观。以此,禅家固常以诗喻禅,诗人也常以禅入诗,无论谈宗教、谈文学,禅诗遂成为形貌清晰的一支。 历来谈禅诗,有站在诗的角度,论其创作美的,也有站在禅的基点,谈它道的体现的,其间并不乏人,但其实,禅诗并不好谈。 禅诗不好谈,在谈诗的人来说,是个眼界的问题,眼界不开,好诗也从现前溜过,许多世人所魂萦梦牵者,在禅家固是头上安头之举,但相对的,还未感受到生命解脱需要的人看禅家境界,往往连雾里看花也谈不上,更遑论那契道的真假与深浅。 禅诗不好谈,在谈禅的人来说,牵涉到体用的问题。本来,禅以用显体,离开了诗来谈禅诗,就不免太多的文以载道,真要这么谈,还不如直谈那超越思虑、启人疑情的公案转语,否则就只会是无趣的强解。 禅诗不好谈,所以谈它的常就是一诗一文的剖析,这里固然偶有直契当下的交会,但灵光一现,却难以由诗看到禅从行持到映现的全面风光,以诗契禅并不可得。 就因如此,在《禅——两刃相交》这直扣禅之原点,谈其修行、体践、映现的著作之后,我最先想到的是,完成一本谈禅诗的作品,直接以诗映现宗门诸般的风光,一方面让人看到禅者在照见本心后,那无入而不自得的生命境界,另方面也让读者的由诗入禅,可以是全体、通透且有能力辨别真伪高下的。 《千峰映月》,的确,本心如月,历代禅家的生命与诗则如千峰,在月照下各显风姿,这些风姿直现生命的超越与无明的解脱,且不因时代的转换,稍减其对当代生命的启发。 由是,就让我们以诗入禅吧!
目录
千峰映月
万古长空——禅家的生命风光 一 孤轮独照 何妨直上孤峰顶 /07 满船空载月明归 /11 孤轮独照江山静 /15 掬水月在手 /19 春花、夏鸟、秋枫、冬雪 /23 春天月夜一声蛙 /27 德山无处下金鞭 /31
二 见山是山 少室门庭冷似冰 /39 莫向如来行处行 /43 一剑倚天寒 /47 照破山河万朵 /51 照壑辉岩不借月 /55 到得还来无别事 /59 大小梅花一任吹 /63 又上青山去 /67
三 死生气概 白鸟淹没,秋水连天 /75 风叫万岳,月照千峰 /79 斩却魔佛,吹毛靠天 /83 一曲渔歌少人唱 /87 汝归沧海我归山 /91
四 如实生涯 唯余清影落江湖 /99 泣露千般草 /103 意在镢头边 /107 定起不知天已暮 /111 访尽丛林叩尽关 /115 因甚桥流水不流 /119
一朝风月——诗、禅之间
五 立处孤危 推出须弥第一峰 /129 他日如何举示人 /133 青山空惹白云忙 /137 不知谁是到庵人 /141 白衣宁坠解空人 /145 立处孤危用处亲 /149 又成公案满丛林 /153
六 掬水得月 鹧鸪啼处野花香 /161 花在旧时红处红 /165 春深犹有子规啼 /169 昨夜梅花一半开 /173 纸衾柴炭适吾情 /177 至今寂寞禅心在 /181 清风何处不旧家 /185 白云深处老僧多 /189
七 渔歌入浦 却诵僧窗听雨诗 /197 渔歌入浦深 /201 笑指苍烟惹绿台 /205 去住云心一种闲 /209 一鸟不鸣山更幽 /213 舍筏复如何? /217
八 诗禅无碍 一声清韵霜满天 /225 云在青天水在瓶 /229 近听声愈好 /233 禅客相逢只弹指 /237 开窗放入大江来 /241 琵琶湖畔枕经眠 /245 目 录 03 目 录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