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福:从江西收藏到厦门终不悔
成箱的红宝书、大小各异的毛主席塑像、神态丰富的毛主席像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如此众多的红色藏品就贮存在厦门集美一套6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边,主人是年近七旬的吴德福老人。
吴德福老人刚刚搬家,他与老伴、女儿搬出了原先相对宽敞的房子,搬到了现在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因此,装着收藏品的大大小小箱子摆得满屋子到处都是。由于房子实在是太小、摆放不了这么多藏品,吴福德与老伴只好把不少藏品的箱子摆在床底,近两米宽的双人床床底还是放不完,只能堆放在客厅。
指着房间矮小的衣柜,吴德福的老伴笑着告诉早报记者说,他们老两口所有家当就那么一点。相比之下,那些装在各式各样箱子里的收藏品要多得多了。
别看这么多的藏品堆积在一起感觉很杂乱,但是吴德福的保存还是有章法的。首先,吴德福给每一样藏品都进行了编号,然后再制作特别的统计表格。比如,在吴德福制作一本“红宝书”登记册里,吴德福记载的项目就更多了,包括书名、编辑、出版社、版别、发行、印刷厂、时间、定价、装订、印量、品相、级别等。
吴德福的红色收藏史是从40多年前他的参军开始。
1998年,吴德福的儿子到厦门工作,于是全家人便跟着从江西来到集美安居,随行搬迁来厦门惟一的家当就是几万件的红色藏品。1999年吴德福在厦门集美龙舟池畔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办起了厦门首家毛泽东像章馆,展出了2万多枚毛泽东像章,产生了极大轰动,上门参观者络绎不绝。在集美举办的展馆一直到2004年才停止,那一段时间也为吴德福的收藏提供了不少帮助。
在吴德福几万件的红色藏品中,其中有一些可谓极品。
比如,吴德福拥有一套用传统手工雕版印刷的限量版礼品线装本毛泽东著作,是由中央文献部门、国家图书馆联合出品,包括一至四卷共4盒,每盒4册共16册。这一套版本主要是用于赠送来华各国元首,因此,做工非常精制,留存在社会的数量也极少。
“这些收藏品,买不容易,卖也不容易啊。”看着满屋子的收藏品,吴福德老人感慨着说。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吴德福也开始为这些藏品未来的去处而着急,这毕竟是他耗费了大半辈子时间与精力收藏的。其中,许多藏品陪伴吴德福走过了很长的人生之路,即使有人要来买,吴德福也不是那么容易割舍得了,毕竟他对这些藏品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了。因此,吴德福才发出如此感慨。
白建群:好眼力从废品中“淘宝”
大量的老照片堆积起来好高,分别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领导人不同时期的老照片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黑白照片,包括悼念毛主席逝世、审判“四人帮”、党代会等。一走进夏商周古玩城白建群的古玩店,记者就看到在靠近门口的显要位置堆放着一大叠厚厚的老照片,这吸引了不少来访者的眼球。
白建群收集红色藏品也有几十年时间了,手中拥有好几万张老照片,主要是有特色的地方风情照以及政治题材照。这些老照片有不少就跟收废品一样收来,平均下去每张照片倒是花不了几个钱,但不是所有老照片都有收藏价值,需要靠眼力去“淘宝”,好从中挑出有价值的。
“这些黑白老照片主要是政治题材照片,一般是政治人物像和政治活动场景照,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大都是当时新华社印发给各地做宣传之用,存世量比较庞大,普通的一张也就在几十到几百元。但如果是成系列地完整保存下来,价值则可大大提高。”白建群跟早报记者介绍说。
白建群手中有一张毛主席头像的巨幅丝织画,高1.89米、宽1.29米,据称是由当时的杭州东方红丝织厂制作的,是典型“文革”物品。据悉,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巨幅布织毛主席头像在当今市场上比较罕见,因为“文革”绣品虽然当初制作量大,但其易变质发霉,存世量不多,其特有的艺术观赏性比其他“文革”物品更具感染力。因此,为了拿到这张毛主席头像的巨幅丝织画,白建群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白建群手上的这一巨幅毛主席头像画,都是用过去的土白线和黑线编织而成,下方有“毛泽东同志”字样,落款为“中国杭州东方红丝织厂” 。画像中的毛主席神态慈祥,栩栩如生。
翻看丝织画的背面,记者看到一些用丝线进行修补的痕迹。面对记者的疑惑,白建群笑着说:“你可别小看这些缝缝补补,正是这些修补才验证了这张丝织画的真实性呵。”
除了老照片以及丝织画之外,白建群还收藏了不少毛主席像章,与绝大多数像章毛主席向左侧脸不同的是,白建群手上的像章毛主席是向右侧脸,毛主席向右侧脸的像章在目前市面上是非常少见的,所以这些纪念像章就有不同寻常的收藏价值。
记者看到,这些毛主席向右侧脸的像章是陶瓷质材,像章的包纸还在,纸张已经泛黄了,包纸上的钉子已是锈迹斑斑。包装纸上写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落款则是“地方国营闽清县白中瓷厂革命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