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书画作品和文章先后在《美术观察》、《美术报》、《中国美术馆》馆刊,《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并收入多部书画作品集。先后出版《乙庄书法集》、《乙庄国画集》。二○○五年出版专著《中国书法家全集·褚遂良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七年出版《你应该了解的100个东方名画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水墨氤氲 淡雅清逸
王镛(著名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乙庄,天资聪颖、善书善画,勤奋好学。如水一般她,在绘画基本功上狠下工夫。她的画很文气、很隽秀,特别能反映她的性格。画面上,虽然构图很简练,。在这里有一种情绪化、情意绵绵,非常细腻的一种体验式的东西。她的画面沉稳、清新、单纯、清纯、疏朗,一枝一花,饱含情趣,笔愈简而意愈浓。其水墨写意花卉几乎都得益于用水,那没骨花瓣和双勾叶子水墨氤氲,淡雅清逸,渗透了女画家的高雅气质。其“轻”,其“柔”,其“淡”,其“香”,总散发着闺中气息。她画画,落墨几许,心气平和,着意于笔线、墨色的浓淡枯湿。
乙庄的绘画也充分显示了她的书法特长,实现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的转换和互补。在笔法上,渗透出了她书法上的功底和修养。她的古典诗词题款,也显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尤其难得的是,她对颜色的感觉非常好,沉著、单纯、高贵、宁静的色彩恰如其分。复合色的运用让人感到丰富和厚度,给人一种享受的舒服。
由“水”想去
乙 庄
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水的性质是灵活多变的,可以化雨、化云、化雾又化冰。水与我们的生活太密切了,生活的空气中有水蒸汽,土壤和岩石层中也积存着大量的水,所有动植物机体内都含有水,人体中水含量约占65%,谁也离不开水。
水,柔顺、灵活、雄强、壮观…….。而水的平常会让我们忽视水的伟大。
我们的中国画就诞生于水,想想,平平淡淡的水,始终在中国文化的血脉中汩汩流淌,世界上只有中国画和人类一样诞生于水,以水化墨,以水化色、以水化情。
由此我想起关于水的几个成语:
水滴石穿。一个小水滴,力量渺小,可是它常年坚持不懈的滴石,便可穿石。中国画的学习,应与常年不弃的小水滴一样,是要在最基础的训练上作出努力。不积跬步,怎可以至千里。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有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只有扎实深厚的基础支撑,才能支持一位艺术家成长、远涉和成功。这也是我在学习中听到老师讲的最多的问题.这些都提示我们要在基本和根源上付出艰辛的努力。
水到渠成。小水滴经过常年的积累成河、成江、成海......。流到哪里,自然成渠。小溪常年奔腾不息,一路欢快的唱着歌,艺术学习是厚积博发的过程,如小溪一样。有效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且艺术的道路漫长无止境,每上一个台阶等于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前面又是一片新天地。水的灵活启示我们学习不能固守书本的一招一式,最终决定我们艺术高度的是心灵修养。民族艺术在这信息的时代也被冲击着,中国画此时面临着全世界所提供的图像,这些让我们眼花缭乱,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的创作如何从现代生活中获得感觉,又与现代极其丰富的图形资源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敏锐把握现代生活,又要不断的向传统深入学习。学习中不要急于出风格、成流派,因为艺术个性和风格也源于我们内心的积累与升华,是自然的流露。只要按艺术规律做,去积累,最终形成独特的风格才是有价值的。
真水无香。人门把最真的境界比喻为水,我们常讲,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水亦如此,真水是无香的。性情的呈现是那样的真实,如果稍有一点功利和名利之心,我们的作品马上呈现刻意之情。真正的艺术精神,则是心灵赤裸裸的呈现。最高的境界是没有粉饰和雕琢。水的伟大是它的朴实无华,伟大的作品也是不经营不刻意中的轻松呈现。中国画要保持写的艺术,一定要坚决否定制作的作品。画面的用笔是笔笔生发的,书法用笔的承接要象不息流动的水。
上善若水。老子云:“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水喻人,这是最高境界,不争才能保持自我,瞄准方向,锲而不舍,水滴石穿;不争才能排除功利,积累自我,由技而道,水到渠成;不争才能心平气和,发童心,抒真情,真水无香。水能善下方成海,有了海的能量和胸怀,便什么都可以容纳和超越了,真的走过了从“善下”到“上善”的境界。我们正努力着......。
水还有许多的特性。在一切固态和液态物质中,水的热容量最大,这一特征对于调节气候具有重大的意义。记得一个朋友说,他崇尚水,要象水一样。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山走不过去,就要化做云飘过山再变成水,这叫逢山化云。他的言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写生时,老师也给我们讲,看谁能捉住事物的本质,能发现新的题材,使用新的手段,利用新的手段和办法去解决新的矛盾,使艺术因此得以成长。这不也是水的性格么。
如今全球变暖,水平面增高。水也被污染了,预示一切都有被污染的可能。稍不注意可能成为灾难。这又给我提示,信息时代,无论是民族艺术还是个人风格,我们也是时刻审时度势,注意中国画不要变了味道。
水的胸襟,水的奔腾,水的无私......等等都给我们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既然选择了关于水的艺术,我们就要思考水的性格,践行水的精神。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