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赴延安,执教鲁艺,应邀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纪念邮票,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 ■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参与新中国成立10周年10大建筑工程,任美术组长。 ■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落成,主持大型壁画群工程总设计,创作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 ■1978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选自《张仃艺术成就展》前言 由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张仃艺术成就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集中展出这位非凡艺术家一生的代表作品200余件———这是近十数年来张仃先生作品最齐全最丰富的展览,也是存世艺术家年龄最高的个展之一———以对老艺术家将毕生主要作品捐赠国家表示敬意。 张仃简历:张仃,1917年农历五月十九出生于辽宁黑山,名冠成,字豁然。1932年流亡北平,考入私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在校期间开始漫画创作,宣传抗日,针砭时弊。1936年春到南京,开始职业漫画家的生涯,在《中国时报》、《扶轮日报》、《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等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以此为契机,登上中国画坛。1938年赴延安,先执教鲁艺,后到文协,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创办“街头画报”,设计装饰作家俱乐部,为延安大生产运动作包装与展示设计,应邀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到哈尔滨,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主编《东北漫画》《农民画刊》等,从事年画、漫画、招贴画的创作。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纪念邮票,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2年出任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之后作为新中国的首席设计师,负责一系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1954年兼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党支部书记,作为中国画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有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负责人,率领李可染、罗铭赴江南写生,历时3个月,并将写生成果在北海公园画舫斋展出,轰动北京画坛,被誉为“中国画革新的里程碑”。1956年在法国坎城会见心仪已久的毕加索。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参与新中国成立10周年10大建筑工程,任美术组长,在中央工艺美院开设壁画工作室。1961年带领工艺美院研究生赴云南采风写生,创作一批被称作“毕加索加城隍庙”的中国现代装饰绘画,当时可称空谷传响,为此在文革中遭到惨无人道的批斗和迫害。1974年下放劳动回来,栖身香山樱桃沟废弃的农舍,开始焦墨写生,经多年的探索,将焦墨这种中国古已有之的绘画技法,发展为一套独立完整的艺术语言,成为一个画种,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空间与新境界。1978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候机厅落成,主持大型壁画群工程总设计,创作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1983年为长城饭店绘制壁毯巨作《长城万里图》,1984年主持北京地铁壁画工程,设计并参加制作西直门站地铁壁画《燕山长城图》、《大江东去图》。1985年离休以后,全部精力用于焦墨山水创作,足迹遍及祖国大地。从艺70余年来,张仃纵横驰骋于广阔的艺术天地,在漫画、设计、年画、装饰绘画、壁画、卡通、水墨、焦墨、书法等众多门类均有卓越建树,尤其是晚年焦墨山水,独步中国画坛。 万古长青(中国画) 大公鸡(装饰画)
太白积雪(中国画) 苍山牧歌(装饰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