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人物频道 >> 书法名家 >> 文章正文  
[组图]陈义经先生逝世 推荐等级:      ★★★ 【字体:


陈义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6

讣告


   
    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顾问、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16日上午9:12分在医院去世,享年94岁。兹定于2007年3月22日(星期四)上午9:00在武昌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特此敬告。
                                                                  
                          陈义经先生治丧小组
                                                                    
                            2007年3月16日


陈义经先生简介

  

  陈义经,字孝前,号愚庵,生于1914年,湖北省武汉市人。先生幼家贫,髻龄人入塾时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始从黄陂叶心斋先生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复从任张南皮幕府的凫山吕纯吾先生习晋唐法帖。抗日时期,先生就读迁川之东吴大学法学院,光复后,先生供职南京,交游益广,曾从时贤田桓、吴稚晖、于右任、程潜、周钟岳、杨玉清诸先生处获益良多,于《匡哲刻经颂》、《泰山石峪金刚经》致力尤深。

  解放后,先生执教武汉,与汉上书坛名家唐醉石、闻钧天、黄松涛、邓少峰、黄亮、曹立庵等先生过从甚密,共研书艺,声名大振。近年来先生虽近耄耄之年,尤终日临池,忘餐废寝,其作品遍及海内外,人争宝之。如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和潘力生先生,对其作品大加赞赏或挂于居室。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收到其书九秩寿联后,回信“致意申谢”,并赞其“书法神彩形质并优”。

  生前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暨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东湖书画院院士、武昌黄鹤楼书画社社长、武汉教师书协副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和交流,并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及画廊等收藏,全国不少名胜古迹之匾牌、楹联、诗碑均出自其手笔,深获各界赞誉。



崭露头角
  
  “搭档”多年,相知多年,受约写书家陈义经,一时间真还难以下笔。闭目凝思,浮影重重,最为感佩的是他的书品和人品。
陈先生爱书法,如痴如醉。无论寒暑,刻苦练习,虚心求教,转益多师。他始从黄陂叶心斋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复从张之洞幕府的凫山吕纯吾习晋唐法帖,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字。当时,他家住武昌豹头堤(后改为三烈士街,即今武昌造船厂内),在那条古老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的春联几乎都是他的手笔。
有一年,军阀段祺瑞的一个部属叫陈德修的人,驻扎在陈先生对门。此人虽行伍出身,但颇有古文化修养。得知豹头堤街上春联全出自陈义经这个12岁少年之手,大为震惊。将陈请去,当面写毕春联,并赏10块大洋,从此,陈义经的书名大振,一时有“神童”之誉。武昌中山路上著名老字号“致和酱园”的店主,慕名派人将陈义经请去,题写大字招牌。那块由少年陈义经用擘窠大字书写的金字招牌,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直到解放后还在中山路上熠熠生辉。

声名大噪
  
  陈先生就读重庆东吴大学法学院时,与三台贾天池先生游。贾公劝其在研摩颜书的基础上,以钱南园法强其骨,谭组庵意壮其神,复授以汉碑,在书坛名宿指点下,陈先生书艺大进。
抗日事起,民族危亡。大学毕业,陈先生所学国际法专业难以致用,便以一笔好字,应聘到当时在重庆的国民党中央政府总务局文书科供职,其顶头上司就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堂兄陈省夫。陈义经不是国民党员,但一些来往公文及重要文件都由他抄录,连蒋介石和陈布雷的一些文稿也交他誊正。
陈先生端正秀美的蝇头小楷,就连当时声名大噪的国民党大佬吴稚晖、于右任、程潜、周仲岳等书法高手,也对他另眼垂青。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修建“总统府”时,门头“总统府”三字匾额由陈先生题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为南京“总统府”书写匾额一事,解放后陈先生一直讳莫如深,从不谈及。除了政治原因外,再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决不为此猎名。直到近年台海两岸交流频繁和史料证实,他才不得不作了“坦白交待”。

不慕名利
  
  中国书协曾多次做工作请他入会,都遭陈先生婉拒。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字写得不好,当了中国书协会员,也是徒具虚名,并不光荣;如果字写得好,不是中国书协会员,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的。”最后,还是我代劳,为他填报了中国书协寄来的会员表格。
书成一体,对“润笔费”多少也不计较,故求书索书者不绝于门,陈先生迎来送往,劳累不堪。有鉴于此,省市一些书画界名流曾联名拟了一则《润例》,张贴在陈先生客厅显眼处,仍有人视而不见,照“索”不误!一次,陈先生受邀参加街头义卖笔会。会后清点,发现陈先生的一幅字不翼而飞。听说是被一个踩三轮车的人“偷”走了,陈先生不但不生气,还惋惜地说:“一个踩三轮车的人喜欢我的字,又没有钱买,这不算偷。可惜我不认识他,不然我还要送一幅给他留念的。”
清人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曾有人借为陈先生祝寿纪念之名,将他的书法作品选编成集出版。得到不少社会资助,书成后广为销售,而陈先生仅得到几十本“样书”!不少书家深为老人不平,有的还主张诉讼,但陈先生却说:“是我知人失察,背了这个‘黑锅’,但事久见人心,是非自有公论就行了。”对数十万元的巨款被人侵占而无动于心,淡泊名利如陈先生,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多么难能可贵!

独树一帜
  
  刘熙载说:“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乎其章;古,当观乎其变。(《艺概·书概》)”这里的“古,当观乎其变”,是要求“学书者”要善于创新变革,不可泥古不化,成为“书奴”。陈先生深知其理,他常说:“学别人的字写得再好,也还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革命要无我,写字要有我,要有自己的特色。”
由颜楷转习北碑,陈先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其实,北碑亦并非完璧,“笔画不甚佳”(欧阳修《东魏鲁孔子庙碑》)和“长短互见”(刘熙载《书概》),古人早看出来了。但陈先生却善“变”,临池研习,取长弃短,融颜楷于北碑,藏巧于拙。师古而不泥古,近俗而不媚俗。或方或圆,似碑似帖,敦厚凝重,洒脱遒劲,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书家誉为雅俗共赏的“陈体”!
我国当代书坛已故名宿赵朴初,不仅对陈老的书法一见钟情,还留下了一个“君子夺人所好”的趣事。一次,赵公受邀为某名胜题字时,他问全国有哪些书法家写了?来人便将已写好了的书法作品摆出来让其审阅。当赵公见到陈先生墨宝,眼睛一亮,连声称赞说:“这幅字写得好,很有功力!”当来人扼要介绍了陈先生的情况后,赵公笑了笑说:“既然你和陈老熟悉,能否请他再写一幅,这一幅就留给我作个纪念吧!”
独树一帜的“陈体”名满海内外,盛誉面前,陈先生却不满足,他常说:“艺无止境,决不可信手涂鸦,哗众取宠‘玩杂技’。”


[编辑手记]:

厚德载福
    今夏,我向陈先生发出邀请,希望他做客《文心》。先生与我商量,待暑退,“亲自到报社”接受采访。十月中旬,因巴金仙逝,我请先生赐墨宝以为怀念。登门拜会,方知先生摔伤致骨折,行动不便。更见他“金鸡独立”,蘸墨运腕,中锋直下,浓纤兼出,“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令人感佩。“厚德载福”是陈先生的“黄金搭档”白雉山老先生组合的。《易·坤》说:“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六》说:“唯厚德者能受多福。”而今陈先生四代同堂,子孝孙贤,家庭幸福。年近期颐,身体康健,耳聪目明,“无任何老年性疾病,脸上连皱纹和色斑都没有。牙齿也一颗未掉,全系原装”。更有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谈锋尤健。省作家协会罗元对记者说,陈先生和他岳父曹立庵(著名书法家)是挚友,得天独厚,故与陈先生走得殷勤。忆及先生谈书论道,“可包揽全部发言权,一谈几个小时不知疲倦,更有人戏称他那部‘电视连续剧,中间还不让别人插广告!’”虽是戏言,但却可见陈先生的健朗。
长者高龄,令人艳羡,笑问养生之道,陈先生很风趣地说:“秘诀吗,很简单,七个字,恐怕你们都不愿意学。”答案得解:“吸烟喝酒不锻炼!”“七字真言”一出,举座皆捧腹大笑。据传先生饮酒,有海量。年轻时常饮一斤白酒不醉,获“陈一斤”美名。不曾见识先生豪饮,但白雉山先生一段证言可见陈先生饮酒之神采:“一日在舍下,因我一人在家,又不会做菜,仅炸了几个焦黑的荷包蛋,他就一人自斟自饮喝干了一瓶五粮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如先生言“一生临池,至老不辍,这都是极好的锻炼。”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道、德、仁”,都是一个从“艺”者所必备的,所谓“心正则笔正”。陈先生将纷纷流派,诸家精华,融会贯通,形成融颜楷于北碑的独特风格。在北碑中,如果说《瘗鹤铭》超逸、《石门铭》轻健、《郑文公》风流、《崔敬邕》雍华、《张猛龙》清劲、《张黑女》柔匀、《泰山经石峪》雄博,陈先生书则以其灵俊之美,与前人共占春风了。
有人说:“陈先生的字也有败笔”。陈先生的一位朋友听后颇为不平并与其争论。陈先生知道后对这位朋友说:“别人说我的字有败笔是好事,应当闻过则喜。人,都无完人;字,哪有完字呢?何必争论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誉满天下的陈先生为书斋命名“知不足斋”,心思尽显。
陈义经先生,字孝前,号愚庵,生于1914年,湖北省武汉市人。先生幼家贫,髻龄人入塾时便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始从黄陂叶心斋先生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复从任张南皮幕府的凫山吕纯吾先生习晋唐法帖。抗日时期,先生就读迁川之东吴大学法学院,光复后,先生供职南京,交游益广,曾从时贤田桓、吴稚晖、于右任、程潜、周钟岳、杨玉清诸先生处获益良多,于《匡哲刻经颂》、《泰山石峪金刚经》致力尤深。中国书法|篆刻|图片资料|字画收藏|新闻|学术批评|理论研究|文房|美术|传统文化|艺术精神
  解放后,先生执教武汉,与汉上书坛名家唐醉石、闻钧天、黄松涛、邓少峰、黄亮、曹立庵等先生过从甚密,共研书艺,声名大振。近年来先生虽近耄耄之年,尤终日临池,忘餐废寝,其作品遍及海内外,人争宝之。如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和潘力生先生,对其作品大加赞赏或挂于居室。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收到其书九秩寿联后,回信“致意申谢”,并赞其“书法神彩形质并优”。当年南京“总统府”的三个字就是出自先生之手.
  现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暨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湖北分会常务理事、东湖书画院院士、武昌黄鹤楼书画社社长、武汉教师书协副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和交流,并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大学及画廊等收藏,全国不少名胜古迹之匾牌、楹联、诗碑均出自其手笔,深获各界赞誉。
文章录入:北京编辑部    责任编辑:北京编辑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齐玉新 中国书法家网创建人02-14
    普通文章蔡贤艺戏画作品01-16
    普通文章于晓君09-02
    普通文章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08-31
    普通文章逯国平07-04
    普通文章刘上民06-17
    普通文章吴悦石06-17
    普通文章申屠卫政06-17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赵山亭篆刻艺术作品网络首展04-05
    推荐文章李勇逸08-18
    推荐文章虞晓勇03-28
    推荐文章杨疾超03-16
    推荐文章陈义经先生逝世03-16
    推荐文章董江源 书法艺术03-15
    推荐文章张义胜03-07
    推荐文章张华庆03-04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齐玉新 中国书法家网创建人02-14
    普通文章蔡贤艺戏画作品01-16
    普通文章于晓君09-02
    普通文章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08-31
    普通文章逯国平07-04
    普通文章刘上民06-17
    普通文章吴悦石06-17
    普通文章申屠卫政06-17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诗词报》 《水墨味》杂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