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铁林先生近照

张铁林 文化刻在骨子里 ` 张铁林当年在考大学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理想考入美术学院,从此得以做一个写字、画画的人;一种是考入电影学院,从此既可“出名”又可自由地画画。如今,张铁林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名艺人,而他多年以来从未放弃过的字画,对他的个人修养及演艺生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伦敦赢官司 留学生的胜利 ` 和当初的设想一样,虽然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张铁林却仍把许多精力投到了书画上。1984年,他飞往伦敦,攻读英国皇家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编导专业。期间,他的作品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 `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在成都拍摄一部电影。筹备时间长得像度假,每天就徒步几公里,去峨影厂附近的茶铺坐上大半天。“说它是茶馆还不准确,其实它就是一个大棚子,5分钱买一碗三花茶,耗到午饭时再叫个锅盔夹肉,一碗鸭汤抄手,一共8毛钱,吃得个油嘴胀肚后,便开始写日记画小人。”那时茶铺里全是当地农民,或袒胸露背或打着赤脚,闲闲散散地安逸得不得了。“当时我画他们的速写,便集成了一本《成都茶馆》写生集。” ` 在伦敦读书时,张铁林又把这本写生集中的部分人物素材进行了整理,画成了一幅长十米的手卷。这幅长卷还被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三部曲》用作片头衬底。没想到英国制片送回长卷后,他发现长卷由头向中间纵深一米撕开个大口子!当时张铁林还是个“穷学生”,他壮着胆子给对方打电话,要求赔付30英镑,却遭到对方断然拒绝:“30英镑?笑话!你找鉴定专家去。”张铁林抱着侥幸心理去找伦敦一家鉴定机构。“你猜怎么了?证明信上写着:‘此画损伤将折损原作品四分之一价值,为15000英镑’。”三天后,15000英镑的赔付金额打进了张铁林的账户。 ` 谈起海外经历,张铁林深有感触:“有朋友问我在欧洲呆了这么多年到底学了些什么,我说我在西方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中国文化’。尽管在西方我受到的是非常正规的西方文化和西方电影专业的教育,但所有这些教育帮助我认识了中国文化”。 ` 东京办展览 艺术家的跨越 ` 《成都茶馆》的传奇故事打动了张的一位好朋友,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刘先生为画作题了长跋,并推荐上了中国书法在线网站,一时观者如云。 ` 2004年初,“成都文化年.名人名家书画峰会”上,张铁林携《成都茶馆》等书画作品应邀参展,惊艳四座。魏明伦、刘正成、田旭中、朱常棣等文化界名人和书画名家对明星们的书画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张铁林的书画是参展作品中水平最高的。随后,张铁林出版画册——《张铁林写生笔记》。这本画册集结了他的170多幅作品,记录了他在上海、重庆、成都、北京以及海外15年的生活经历。 ` 张铁林的成就也惊动了国外艺术界。日本著名艺术家高木盛雨先生访问北京,偶然看到了张的作品,大为赞赏,当即邀他赴日展览。2004年12月,张铁林书画展在日本顶级美术馆——东京银座美术馆成功举办。主办方日中协会在祝词中写道:“张氏不仅在中国电影界乃至国际上都属于顶级明星,反映其精神世界的书画作品同样令人陶醉。” ` 西安读论文 收藏家的宣言 ` 张铁林的收藏经历不长,只是最近几年的事。他特别钟情于名人手札的收藏,光明清及现当代名人手札就多达两千余通。前两年,他花250万元买下赵之谦的《国朝汉学师承续记》三十九通手札。三个月后,这套东西的价钱就翻了个跟头。而张铁林自己早年养成了用小楷写日记的习惯,30多年来无一日间断。 ` 今年夏天,张铁林应邀参加“白鹿书院首届文人书法论坛”。他带来了学术论文《明清名人手札中的学术信息》,上台演讲,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便成妙论,给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一个影视明星有如此的文化底蕴,让许多与会的文化名人刮目相看。 ` 去年,他还得到了一件清代大书法家王铎的巨幅作品,其价格高达目前王铎作品最高拍卖纪录的两倍以上。当天,他的一个朋友把车开到拍摄基地,拿出三十几件作品,包括文徵明、董其昌、李叔同的巨作等,但他都丝毫没有动心。而当他看到这件东西,前后看了一个小时,最后决定收入囊中。 ` 张铁林把喜爱的东西买回家,就如同娶回家当老婆,他没有卖过一片纸、一个字,去赚过一分钱。 ` 广州做院长 读书人的回归 ` 去年10月, 张铁林正式接受了暨南大学的聘书,担任艺术学院院长。院长不是挂名的,而是真抓实干。在他的带领下,学院设立的书画鉴赏、音乐表演、动画和影视编导四个专业,今年秋天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 他说:“我‘不幸’沾上了明星的边。但我其实也是读书人,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我的理想。” ` 身为一个读书人,他深深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书画底蕴使他在戏里写字画画从来不用替身,尽情挥洒;而京剧票友的功夫帮他演古装戏游刃有余,一招一式古韵十足。他编写的剧本《山不转水转》、《孙子》、《椅子》等,获得了台湾金马奖年度的优良电影剧本奖等奖项。 ` 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塑造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因而导演张子恩邀请他出演《聊斋先生》中的蒲松龄,便是遂了他多年的心愿。他下一个目标是出演大文豪苏东坡.


晨报记者 杨现富/文 刘天易/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