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理论文摘 >> 书法文论 >> 文章正文  
南沙河畔的墨香 推荐等级:          ★★★ 【字体:


南沙河畔的墨香

作者:谢 超    文章来源:谢 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30

 

 

“又起风了,楼道里传来呼啦啦的响声,同学们都往外赶,喊着各种绰号和小名,作品在同学们的庇护之下幸免于风的撕毁。大二之前书法系依旧在行知楼的四层,我们是第二届本科,所有在校的班加起来刚好4个,教室同在4楼楼道的一侧。同学们每一阶段的课堂作业都挂在楼道两侧,以作展示和总结。学生拥簇着老师,淡淡的墨香里,伴随着老师循循善诱的点评,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我们的多景画廊,这样朴素的“展厅”也会引来普系学生羡慕的眼神,在师院的校园里,她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年前的9月,当我踏进这西雅图式的校门时,秋雨连绵、泥泞的脚步夹杂着嘈杂的喇叭声,我在门前的雕像前驻足了,他是陶行知先生,威仪而从容。有不少家长在这里留影,而我,迟疑地望着他,他似乎微笑着……毕竟,从拿毛笔的那一天起,从没有想到过,我的大学四年将在笔墨氤氲中渡过。

我们这一届28个人,一刀劈成两半,石鼓斋,丹枫苑,书法专业的教室都不叫门牌号而以斋号来命名,这些似乎昭示着日后的书法专业必将成为师院的一大特色。

刚入学一切都很新鲜,趁着秋高气爽,先结伴买回一堆“文房四宝”。“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一方砚台就花掉近一个月的生活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一入学练的是《峄山刻石》,因为我篆书底子差,刚开始写的笔画扭曲如蝌蚪般,自然被同伴叽讽为:“蝌蚪文”,好在当时梁鸿老师严格要求,高度的强化训练,才有了现在书写的自信。我们刚来被分在校外的宿舍,我依稀记得每天下了晚自习手提着笔和纸,穿过小巷子、避过烧烤摊回宿舍的情景。晚上楼道的灯是长明的,同班的同学都抬出桌子,开始临贴。当学习书法如同体育竞技般地狂热时,突然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力量,那股力量一直到大二,以理性的激情取代,那时的生活基本是两点一线,对于书法的认识也很单纯,几乎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书法=写字”。所以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写字时间都保证在8小时以上,对于没有“剩余价值”的我们,老师这样要求的一个目的,就是为后日的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

一星期下来,在古玩城和南宫逛一圈,也是非常惬意的。当然也有搞笑的事发生,同班一男孩去南宫眼馋买章料而抱回一堆人工合成玻璃回来,令人捧腹不已。吃一堑,长一智,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恰恰证明咱们在专业上的不足,然而他刻苦勤奋,潜心研习篆刻,不久前入选了西泠印社的篆刻征评展,也是可喜可贺的。

那时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创作,买几个饼子和几袋咸菜,点上蜡烛在教室过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对专业的痴迷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在本专业有长足的发展。执着、奇才!很多人提起齐璜都认为是天才。谁又能知道他早年求人刻印而遇白眼,才愈加勤奋,从匠人变为大师的,当时的篆书创作就是在一次次抱着一堆废宣纸走出教室、看见东方之既白,一次次在半睡半醒中,凌晨听着保洁员扫帚下的秋叶的哗啦声中完成。现在想起来似乎有点不可取,但那种疯狂的精神,远远超了写字本身的意义。

趴在行知楼的窗户上,看着楼前的杨树,看着叶子一片片落在水泥地上,我在想,叶落真的归根了么?当我选择了教育之下的书法,正如陈丹青老师所言,感觉自己离书法越来越远了。这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书法的真正意义所在。书法应该是脱离襁褓的,它是野生的,土生土长的,正因为这一点,书法才是传统的。片刻的顿悟,使我抱住的不仅仅是颜真卿、王羲之……我的案头开始有了刘勰、司空图,有了福尔摩斯、莎士比亚和叔本华……

天亮了,下雪了,心中一阵惊喜。5号男生公寓楼前,那辆破三轮警车依旧偎依在角落里,被雪裹的严严实实,寝室的窗户外挂着冰珠,源头八成是三楼上泼出的洗脚水。一看表,八点了,迟到了、怎么办?……赶紧给班长发短信,向老师请假,一贯的伎俩是谎称自己感冒。起床后往教室溜,心中念叨着一千个阿弥陀佛。因为上次外语课迟到刚被老师批评过。心中犹豫了半天,还是等第一节课下了吧,我踩着雪绕至南门前,陶行知的雕像头顶和肩上披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愈发威仪而从容,松树枝上的雪沉淀淀的,犹如我此时的心情,我正在花园边捏雪球,一不注意被同系的同学将雪块塞进我的衣领,看来除了我之外也有逃课的人,我往楼上追,不巧一上楼和英语老师撞了个正面:

“你感冒好的这么快?”

我红着脸低下头,手中的雪球捏得紧紧的…

“我接受一切处罚”。

“把你对冬天的感受写篇英语作文下周交上来。”老师的宽容让我愈发内疚。回到教室,嬉闹声中一堆雪球向我砸来……。

每年下第一场雪,惯例是带书法协会学员们去汾河边上的傅山碑林公园观摩。我们坐上公交车,门口集合,因为天冷的缘故,公园里异常的安静,地面的积雪也未经人踩过,学员大部分是女生,一群女孩子在一起,大多是看看热闹,以前上课时曾给他们讲过傅山的“四宁四毋”,现在看见傅山连绵的草书更加大惑不解。

我带领他们边走边聊,给他们解释傅山正气凛然,桀骜不逊的笔法,她们会意地点一下头,面对傅山的雕像,傅老的气节似乎从头顶贯穿到我的脊梁。

路滑,严重塞车,有行乞者为了得到司机的怜悯,在地上长跪不起!我倍感震惊。下跪,那是何等严肃的事情,出卖尊严,我记得电视上播过,高僧化缘,其衣冠整齐,不多言语,十分讲究。看来确实是需要傅山的精神来拯救一下这种低糜的世俗之风,我心中默想起傅山《做字示儿孙》来:

“做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并州的春天,柳絮缠着脚根,汾河边上的风筝密密麻麻,路上碰见行人匆匆而过,额头上有一个红晕圈儿,我回学校请教了同学,他们告诉我是感冒拔火罐所致。说我没见识,“这也算见识啊?!”

大二的下半学期是的行书课程——《兰亭序》,我很清晰地记得刘老师极其严格的训练要求,有几次因为任务没完成而饿肚子,稍有半点差错,刘老师朱笔一挥,作品即被枪毙,从专业成立之初到现在,他身体力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时从点画,独体字、合体字,片段全文,对临、背临等步步为营。用双钩、单钩、填墨(三部曲)这种极为扎实的办法进行着……

当一卷古色古香用绢按原章法临写的兰亭序装裱成册展示在师生面前、引来声声啧啧赞叹之词时,心中对老师的严格要求而获益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其实,临写过程中,大部分书写不错的作品依然被老师红灯高挂。这不仅仅训练的是写字的技法,而是训练一种仰视传统的虔诚之心,宁静之心。“不争一时争一世,不争一世争千古”,老师强调要写“不朽”之作,其言语不多,但思想的火花往往能命中要害,他的眼睛,已成为我们衡量传统的一把标尺。

暮春的并州有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也有苏东坡黄州寒食诗中的急风凄雨。十年的风风雨雨,书法专业从当初的专科跨越为现在的书法系,系址也从行知楼搬到了原美术系的三层小楼上。北面视野开阔,草木葱郁,风雨过后,愈发清爽。

南沙河的河道因污染已不现昔日的清流,适逢降雨,河水漶漫河道,稍有可喜之象,站在楼顶,思接千载……杜甫的诗句“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在心中吟诵起,脑袋一拍,突然嚷出一幅联来:“三晋云山依北斗,一帘风雨映南沙。”无意姚国瑾老师字(玉衡-北斗七星之一),号(南居士)全在其中,姚师一晒,此联已成书作,悬于其宅。

南沙河畔的墨香牵着我长长的思念,零四的暑假,我到了梦中的敦煌,桃花拥族着飞天的新娘,空旷寂寥的阳关大道、仙乐梵呗缭绕的鸣沙山月牙泉,令人目不暇接的写经卷书,绚烂的不知何以形容的壁画,我抚摩着那里的一粒粒沙子,历史仿佛就在我的手中,我站在莫高窟的九层塔下,怅望着大佛的微笑。难道,张大千真的如余秋雨般所描述的仅仅是从壁画上带走的几根“线条”而风靡全国的么?常书鸿先生留法回来不愿享受荣华,甘愿在这荒凉的戈壁上为保护和修复石窟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故居简陋的让人咋舌,我在反思,真正支撑东方的艺术真谛的是什么。凡高眼前的向日葵?蒙娜丽莎的微笑?都不是。有谁能知道那些抄经生的法号和姓名,开放的几十个窟我在哪里数次端详,窟顶的平尺见方的壁画要以数月的时间来完成。日本游客在惊叹仅长几只骆驼刺的戈壁上有人类的繁衍,如何想象数千年前在那里修行的僧众,如何完成这震撼世界的艺术宝窟的,如果没有那种顶礼的虔诚,在因为纸寿千年而不能传到今天的绘画,在那里的几个土洞里得以保留,带团的导游诉说着壁画中的故事,当派出所所长用警车将我们接进鸣沙山山脚的那一刻,爬在沙堆中的我号陶大哭起来,是因为看见了沙漠的浩瀚而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还是因为千佛灵岩的传说感动了自己?人有丘壑般难填的欲望,但终归感动自己的是熨帖在大地之上,个体存在真实。

恍然回过神来,南沙河畔的墨香已飘到了敦煌,然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时很自负地想书法于笔墨之外,究竟还有多少能支撑它的东西,书法系的新址,在刘老师的奔波劳累之下,焕然一新,仰首在书法系楼梯口的三幅匾额告诉了我答案:“止于至真,止于至善,止于至美。”

如今已面临毕业,南沙河畔的墨香依旧萦绕在师院的天空,隐约而透明,李小坪老师畅达如沐浴春风般的言语,梁鸿老师案头的二锅头,姚国瑾老师的大义至爱的关怀,刘锁祥老师的宽厚仁慈的长者风范,李可风老师智者乐水般的笑声,五台山、晋祠、绵山、平遥、乔家大院、榆次老城;柳巷、南宫、文源斋、古玩城、体育西路、大南门这些熟的快烂的名字。在数年后的今天,必将成为我们书法系每个人心中的印迹,刻骨铭心……

 

 

 

 

 

作者:谢 超  太原师范学院书法03级学生

通讯地址:(030012)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书法系

电话:13603585619

E-MAIL:[email protected]

 

文章录入:北京编辑部    责任编辑:北京编辑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推荐文章写在于明诠PK陈抚军之后(二则)05-15
    推荐文章书画家郑维江将状告绘画大师吴冠中04-10
    推荐文章金镶玉,2008奥运奖牌中国味十足04-04
    推荐文章是与狼共舞 还是守株待兔04-03
    推荐文章儒道佛玄思想对二王书法的风格影响04-03
    推荐文章沃兴华直指书坛痛处04-03
    推荐文章眺望九届国展,老崔,请我喝酒!04-03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推荐文章写在于明诠PK陈抚军之后(二则)05-15
    推荐文章书画家郑维江将状告绘画大师吴冠中04-10
    推荐文章金镶玉,2008奥运奖牌中国味十足04-04
    推荐文章是与狼共舞 还是守株待兔04-03
    推荐文章儒道佛玄思想对二王书法的风格影响04-03
    推荐文章沃兴华直指书坛痛处04-03
    推荐文章眺望九届国展,老崔,请我喝酒!04-03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超美学、超艺术”的波普艺术(图…06-04
    普通文章关于国家画院美术馆发展的思考06-04
    普通文章寻觅美的意境与浪漫诗性——关于陈…06-04
    普通文章艺术的生命之境06-04
    普通文章艺术品投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06-04
    普通文章李可染:难忘四件事05-31
    普通文章南沙河畔的墨香05-30
    普通文章黄永玉:画画从来就是玩儿(图)05-3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本站协作媒体: 《书画世界》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长城文艺》报 《墨林快事》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email protected]
    总编室通联:成都市建设路59号5A-185信箱 610051何晓巍(收)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管理中心地址: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