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征稿自信发布之日,到三月28日审定结果公布之时,篆刻艺术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实为天下印人的福气。公开、公正,扎实、多元,因为崔志强,这个展览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展览,一个让书人振奋的展览,一个让人思考的展览。它的导向作用对一些展览的评审模糊有着前所未有的正面意义。
一、"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艺术导向趋向新锐包容的多元时代。 我们不知道"当代篆刻艺术大展"是如何发起的,但从它的规模和操作的气度上看,它的运作一定有一个强大的赞助背景。从展览的操作风格来看,写意作派的老崔终于可以排除多年来的压抑,放开手做。责任落在崔志强的肩上,我们看出了老崔的决心。大家都清楚此次大展的艺术导向,王镛来了,石开来了,陈国斌也来了,中青展时期的篆刻界的领军人物都来了。评审人员的审美多元让细朱文显得小气,而近几年一些有想法却不能抬头的写意印人却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篆刻艺术的国家级大展又开始趋向多元。
二、"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组织导向走向团结一致的和谐时代。
随着刘正成的退出,刘炳森撑权,中书协出现了意识形态的分化,王镛、石开等重量级人物脱离书协,加之八届中青展成为绝响,流行书风强势上演,使得大批书风开拓者从全国展转移,书坛开始出现流行与坚守的对峙。二OO六张海主席上台,形势似有转机,但尚需过程,如今崔志强冲破旧制大胆革新,深得民心,无疑为书协的观念转换提供可能。也许刘炳森担心流行书风会将书法带向末路,其实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书法必须多元,必须发展,既然还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那就要顺应潮流响应胡主席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立一个和谐的书坛。
三、"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让国展的评审导向走向以人为本的人权时代
此次大展不收参赛费,更不收退稿费,还可以收到专门的感谢信;网络征稿的翔实周到,策展人亲自解答作者疑问,第一时间互动收稿情况等,第一次让清贫的书法人感动温暖。审定过程时间集中,新闻观察团全时观察,直播发布审定动态,本省审定委员回避本省作者,以及严格的审定纪律等作法,让整个审定过程,真实、透明地呈现在全国作者面前,第一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更让人激动的是由一张“五千元汇款单”而引发的 “贿选重磅”引起而广大知名网络写手的广泛关注,一时话语重重,就连老崔也新自发贴回复,成为展览的亮点。
四、"当代篆刻艺术大展"让国展的信息导向走向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 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大展审定期间,《书法网》《中国篆刻网》的点击量都创历史新高,从审定人员报到,到开始初评、复评、终评无数双眼睛都在紧盯电脑,全程关注,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审定互动,史无前例,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信息优越。展览从发布信息,登记来稿,作者编号,审定记标全部由专门的软件系统完成使展览的整个流程科学便捷,对客观透明,体现了网络时代的效率优越。信息布的快捷准确,征稿期间的询查互动,审定过程的全程直播,和网络评论的舆论支持,使此次“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成功标志着网络时代展览模式的形成。
现在有人在网上说:“篆刻大展的成功成就了崔志强的名声,也向中国书协的领导们将了一军,即将到来的九届国展,是借鉴发扬篆刻大展的成功经验,办得更加阳光更加公正,还是象去年的兰亭奖那样,在行草展成功的基础上退步,走回头路?”这样的话好像是在逼迫书协,让书协难堪,其实也说明了大家的愿望。虽然一个展览的运作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有很多头通的事让人无以应对,所以做事必须下定决心,找一个既能干事,又铁面无私的人。"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就有着转折点式的积极作用,为当前国展览走向正大无碍的理想境域起了一个好头。
时代要进步,群众必先觉醒。时代进步了,展览也必须进步,愿书坛能因官方展览的发展进步而一步步走好! 二OO七年四月四日凌晨于穆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