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理论文摘 >> 美术文论 >> 文章正文  
袁运甫:坚守在自己的世界(图) 推荐等级:           【字体:


袁运甫:坚守在自己的世界(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2

0) this.style.zoom=zoom+"%";' src='http://www.scart.com.cn/mxx/ascx/view.pic_vid;_1852_vmapid_12_vshowtype;_1_vsize;_580.html' >

    从外表看去,袁运甫留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温和、儒雅,但当我真正走入他内心世界时,才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从国立艺专、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路走来,特殊的人生旅程和艺术经历,使他看上去比同辈艺术家更加厚重而深邃,即便是在70多岁以后,他的艺术追求依旧那样执著,情感世界依旧那样丰富,社会责任感依旧那样强烈,在创作上有鲜明的个性追求,对于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和主张,他依旧在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奔波忙碌着。

    30年后再次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复制《祖国大地》

    今年春天,中央办公厅和毛主席纪念堂的有关领导找到袁运甫,安排他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复制大型艺术挂毯《祖国大地》。73岁的袁运甫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了下来。在袁运甫的心中,这是一项很光荣也很神圣的任务。

    袁运甫第一次接受这项任务是在30年前,当时有关方面安排他和刘秉江等人为即将动工修建的毛主席纪念堂创作一件大型艺术作品,创作地点设在北京王府井北大街的考古研究所。袁运甫有自己的创作习惯,他每次都是先在家中把艺术构思画成小稿,然后带到办公室去放大,那段时间他们前前后后创作设计了很多题材,经过筛选上报,准备取意毛主席诗词《咏梅》进行创作,但这个方案最终未被采纳,后来是按照毛泽东诗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进行艺术构思,寓意毛主席与大地同在,永垂不朽。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创作,袁运甫等人终于完成了送审稿,为把毛泽东坐像衬托得雄伟高大,他们采用了民族传统的画法:大山小画,以小见大,江河、树木和远方群山都用朦胧的画法来处理,使画面显得更加深远,把人们带入辽阔深远的意境。在此期间,他们根据毛主席纪念堂美术组和中央有关领导的意见,多次对作品进行严谨细致的修改,最终完成了高6米、宽2米的油画作品《祖国大地》。这件巨幅油画无论从艺术上还是政治上说,都堪称精品,画面上是东方欲晓的神州大地,近处山峦起伏,飞泉流泻,长江黄河千回百转,归向大海,远处雪山沧海,依稀可见。整个画面大气磅礴、基调明快,使人心潮澎湃,胸襟开阔。
 
这幅画由山东烟台绒绣厂负责绣制绒绣画,袁运甫对女工的创作进行具体的艺术指导。

    1977年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前夕,毛主席纪念堂落成,这件羊毛挂毯就布置在巨大的毛泽东坐像背后。远远望去,毛泽东就像端坐在这群山之巅、大地怀中,好似在巡视祖国大地的途中小憩。这幅艺术珍品从此深深留在了无数人的记忆之中,也成为毛主席纪念堂里最珍贵的艺术品。

    30年过去了,作品的颜色开始有些变化,毛主席纪念堂要求他对这幅作品进行复制。袁先生原本以为这件事并不复杂,但接手以后,才知道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原来的画稿找不到了,需要重新进行创作复制。原来的创作集体早已不存在了,创作任务落在了他一个人头上。他推掉了其他的一切应酬和活动,全力以赴地投入创作。历时数月,一幅同原稿一模一样的油画作品摆在了有关方面眼前。顺利通过审查后,他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对绣制单位进行考察。经过全面论证衡量,他和有关单位一起确定了由清华大学纤维研究所负责进行编织。袁运甫说:“清华大学纤维研究所把最新的纳米技术应用到创作中,使作品在色彩上更生动,质量上不变质、不变色、更长久。”袁先生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格外用心,经常到所里进行创作指导,在质量上把关。

    不久,这件新的艺术挂毯就会布置到毛主席纪念堂,而原来的那件作品将作为珍贵文物被永久收藏。

    为艺术鼓与呼是我的责任

    作为当代公共艺术的奠基者,袁运甫数十年来坚持在这一领域进行不懈探索。他认为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是公共艺术工作者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方式。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公共艺术已经作为一门新学科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袁运甫说,对城市的建设和改造,要有长远的、整体的规划,不能搞成千篇一律,让人走遍全国却感觉在同一座城市里旅行;更不能不考虑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一味地标新立异。袁运甫先后为首都国际机场创作壁画《巴山蜀水》,为北京建国门地铁站创作壁画《中国天文史》,为世界公园门口创作彩色花岗岩拼镶浮雕壁画《世界之门》,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创作锻铜贴金箔的壁画浮雕《泰山揽胜》,为中华世纪坛大厅创作的花岗岩拼镶浮雕壁画《中华千秋颂》,为全国政协创作花岗岩浮雕壁画《高山流水》。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愉悦,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符号,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

    袁运甫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艺术见解和主张,也经常为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奔走呼吁。他说艺术家的责任感要求他必须这么做,否则,内心就无法安宁。

    对于当代艺术教育,袁运甫有自己的独到主张,他认为美术教育必须建立大美术观念,让学生全面学习提高综合艺术素养,现在的艺术教育过细的划分,使学生的艺术视野和知识结构受到很大局限,使每个人只能走一条狭窄的路。对于十分盛行的老师带弟子的做法,袁运甫也不苟同。他认为艺术不能搞成作坊式的,如果学生只能摹仿师傅,必然造成艺术狭隘。袁运甫曾大胆提出“自助式教育”,体现在教学上应该实行学分制,增设选修课程,这在艺术院校过去是没有的。其次,实行工作室制,一些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一起组成工作室,学生可以自由选修。这样既保持了每个人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按照模式化去培养和塑造学生。

    袁运甫还多次呼吁,尽快建立国家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我国的珍贵艺术品,这是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必然要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录入:何晓巍    责任编辑:何晓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你不要瞧不起欧阳中石08-08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推荐文章由西部展想到的07-22
    推荐文章中国画为何“失魂落魄”07-09
    推荐文章当代书法美术化倾向透视07-03
    普通文章枪手在哪里???06-29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你不要瞧不起欧阳中石08-08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推荐文章由西部展想到的07-22
    推荐文章中国画为何“失魂落魄”07-09
    推荐文章当代书法美术化倾向透视07-03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推荐文章写在于明诠PK陈抚军之后(二则)05-15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庞中华:最畅销人民书法家(图)08-22
    普通文章吴冠中对话陈家泠 与时代同步不是随…08-22
    普通文章林木评论何水法08-22
    普通文章台湾故宫博物院建立的来龙去脉(图…08-22
    普通文章袁运甫:坚守在自己的世界(图)08-22
    普通文章鸟眼看书坛<<2007书法圈最牛B话语批…08-16
    普通文章当代中国艺术之境遇——冯远访谈(图…08-16
    普通文章裂变中的传承08-16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长城文艺》报 《墨林快事》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email protected]
    总编室通联:成都市建设路59号5A-185信箱 610051何晓巍(收)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管理中心地址: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