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理论文摘 >> 热点讨论 >> 文章正文  
“流行书风”再辨 推荐等级:          ★★★ 【字体:


“流行书风”再辨

作者:北京编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7
“流行书风”再辨  

很高兴看到各位的精彩言论。也让我学习良多。学习的同时,也略有思考。

关于流行书风,我在几年以前的文章中谈过不少了,如今再谈,似有贩卖旧论之嫌,因此,只略谈一二。

其一,“流行书风”与当今的流行歌曲、流行舞蹈当然不是一回事,甚至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流行歌曲”之“流行”,乃是一时一刻之流行,流行歌曲的创作主体并非精英人士,且流行歌曲能为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故此“流行”有通俗化之意;而“流行书风”之“流行”则实为“流传、盛行”之意,“流行书风”即盛行、流传的时风,乃是书法精英人士所发起的一种当代书法的精英化运动,恰恰是“反流行”的“流行”,是一种去通俗化运动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流行书风”实际上就是一种由精英群体所发起的当代精英书风,当然,其未来发展是否会朝精英发展,现在亦未可知。并不是有了精英的支持,流行书风就一定会朝精英书风发展或保持其精英性。

其二,“流行书风”也并不是与主流的书风就格格不入,大部分“流行书风”书法家,其传统书法功底也非常好,只不过是在书法笔墨语言与书法形式上有所创新罢了。流行书风与传统书风,两者并不是互为矛盾、互相对立的,流行是传统基础上的流行,其实就是对传统的一种自我变革,是变革而不是背叛。没有传统的笔墨元素,所谓的流行就是伪流行,是流俗而不是流行。所以,我也提醒那些搞流行书风的人,不能认为自己搞了流行书风就是书法精英了,就不会流俗了。未必如此。即便流行书风是一种好的书法风尚,但具体搞流行书风的书家个体未必个个都是精英,好菜里也可能有老鼠屎,尤其是当今书法界,鱼龙混杂,沽名钓誉、自吹自擂之人不在少数。

其三,我们应该从历史视角对“流行书风”进行解读。我们从古代的书法发展史上,也能看出当代书法发展也即流行书风发展的影子,尽管古代没有“流行书风”这个概念。历史的发展往往都会经历一个正——反——合的发展规律,或者是解构——重构——解构的规律,艺术史的发展同样不例外。在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某一个阶段的成熟期或转型期,往往都会出现那种变革艺术史的精英群体,这类群体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走出前人窠臼,创造出新的笔法墨法或书法风尚,从而引领一时之风,而这个风尚往往还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史和书法家,这样的书法家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书风”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纵观古代书法史,我们往往会发现,几乎每一个能扛起书法大旗的人,都会有那种既先反叛时风、然后再重新引领时风的特征,索晋、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米芾、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康有为等,莫不如此。因此,流行书风与所谓的正统书风,其实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是一个手掌的两面。离开了哪一面,都不成其为手掌。

其四,历史的发展有其诡异性、隐秘性的一面,艺术史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所看到的书法现状,未必就是真正的书法史。搞流行书法的人,一直都被书法界人士所追捧,似乎那就是精英了。其实未必如此。前面我说过,流行书风是一种精英书风的体现,但未必所有的书法家一搞流行书风就成精英群体了。精英往往是少数者而非多数者,是引领者而非跟风者。因此,流行书风阵营里,同样是滥竽充数者多,真知灼见者少。大部分还是一些拉帮结派的人。我从来不对这种搞拉帮结派的人充满幻想。“流行书风”尽管是一种良好的倾向,但未必就等于是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全部。“流行书风”可以成为一个流派,我们也乐观其成,但以我的估计,更多的可能是,会成为一个帮派而不是流派。成为流派是好现象,但成为帮派则是坏现象。如果要以“流行书风”来反现行的主流书法体制,那么,我以为,这至少是一种勇气,也是在追求一种艺术独立,但恰恰也可能形成另一种体制,即反体制的体制。这就像当今的经济学界,当今经济学界,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一般将经济学家划分为主流经济学家和非主流经济学家,很多人将所谓的具有右的倾向、赞同市场化道路、赞同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称为主流经济学家,而将那些具有左的倾向、不赞同市场化、不赞同经济改革的经济学家统统称为非主流经济学家,被排除在主流外。这样,所谓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和主流经济学家,就各自形成了一种严密的学术体制,老死不相往来。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术风气。这是中国文人的通病。其实,事实上的经济学界并非这样划分清晰,很多人往往都是在那文人式的意淫,都认为自己是在替共产党着想,而共产党往往却是左右都开弓。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艺术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手心和手背的关系,就能很好地理解流行书风与正统书风的关系,遗憾的是,当今书坛,大多数人为利益所驱,不会也不可能这样去理解。

其五,流行书风和流行书风展也是不同的,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流行书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以后流行书风还不会存在,也未可知。流行书风是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是一种学术风气,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靠展览形成的。一个展览可以打造一个书家或一个书家群体的名气与地位,但不可能会打造一个流派,更别说是一种学术思潮了。展览只不过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具体形式体现而已,它更有助于观众对艺术的审美接受,但它并不能代替艺术水准本身。

其六,流行书风是一种艺术风尚,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流派,但流行书风阵营中,本身还缺少学术的积淀。这并不是如印强兄所说的,在搞展览的时候,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就了事了的。“流行书风”缺少学术积淀与召不召开学术研讨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召开学术研讨会只是一种具体的形式而已。关键的是,“流行书风”阵营里缺少真正的有学术意识的人,换句话说,流行书风阵营里的书家中,在创作上出彩的人比较多,然而在理论上的突破却很少。这种突破,光靠王镛先生一人的“艺术书法”注解肯定是不行的,况且,“艺术书法”的提法也难以真正得到书法界的认同。

所以,我对流行书风,期望大于失望,焦虑大于乐观。我当然希望所有搞“流行书风”的人都具有一种真正的精英意识,这样,书法才有希望。不要指望老百姓能对“流行书风”看懂什么,更不要指望“流行书风”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书法与文学及其他文艺相比,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精英艺术,而在当代,随着文化语境的消失,它更会成为一种精英的精英艺术。甚至连许多的知识精英、文化精英都不搞书法、不懂书法了,更别说让老百姓能搞书法、懂书法。那种希望书法艺术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的想法,有点痴心妄想,即便是书法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生根发芽了,让老百姓都接受了,那么,这种书法也就异化、变异了,书法很有可能就会变以成另外的一种艺术文本了。

当然,我所说的书法的发展还是得靠精英的推动,并不是说要将老百姓都统统排斥在书法之外,我是说,书法其实更多的还是文人的艺术,脱离了文人这一群体,书法将不成其为书法。当然,话又说回来,在今天,情况又有所不同,除了文人之外,谁都可以去爱书法、去搞书法,谁都可以去做书法的事,也不要将书法看得太沉重,它更多的,还是愉悦功能、审美功能,而并不是社会重建功能。所以,只要你喜欢,谁都可以搞书法。但是,搞书法并不等于就懂书法,就能推动书法,这是两码事。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并不是说老百姓就能推动书法的真正进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说,让全国的书法家去挨家挨户送一幅书法作品,书法就能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了,这可能吗?
文章录入:北京编辑部    责任编辑:北京编辑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你不要瞧不起欧阳中石08-08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推荐文章由西部展想到的07-22
    推荐文章中国画为何“失魂落魄”07-09
    推荐文章当代书法美术化倾向透视07-03
    普通文章枪手在哪里???06-29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你不要瞧不起欧阳中石08-08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推荐文章由西部展想到的07-22
    推荐文章中国画为何“失魂落魄”07-09
    推荐文章当代书法美术化倾向透视07-03
    推荐文章对匿名诽谤者的公开反驳05-15
    推荐文章写在于明诠PK陈抚军之后(二则)05-15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流行书风”再辨09-17
    普通文章首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蘭亭…09-17
    普通文章剖析当代艺术吴冠中现象 没有大师时…08-30
    普通文章王肇民:被边缘化的现代主义大师(…08-28
    普通文章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取巧 读荆浩《笔法…08-28
    普通文章高原要有海拔高度08-28
    普通文章全球最昂贵的绘画作品价值1.4亿美元…08-26
    普通文章陈丹青专访: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热潮…08-26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长城文艺》报 《墨林快事》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cn5v@163.com
    总编室通联:成都市建设路59号5A-185信箱 610051何晓巍(收)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管理中心地址: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