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朋友告诉我“百千万工程”的时候,我没有同书法联系起来,因为听这语气,倒像哪种大型土木工程,百千万以数字叠加,颇有股豪气。经朋友解释得知,这个“百”,乃是在常州建100所书法特色学校,“千”,配备千名书法教师,“万”,培养万名书法人才。“百千万工程”其实就是书法基础工程。 ——题记

没想到,经济发达的常州竟会为书法制定如此宏伟的目标,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宏伟目标的策划者竟是一位女书家,同时,她也是常州市副市长,她叫居丽琴。居市长曾担任过校长、教育局长,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近年,为了让自己对书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她又以小学生的心态到青年宫学习书法。现在,她用她纯净的大草书以自由投稿的方式,成了最新一批的中国书协会员。 记者:“百千万工程”是书法基础工程,也是造福书法事业的工程,您是如何设想这个工程的? 居丽琴:常州有良好的书法传统,也出了一些人才。首先,我认为一个城市书法事业的发展,从某一方面影响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其次,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再次,常州市书协有专门的书法教育委员会,为这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专业保障。常州市书协设有市青少年书法分会,会员到18岁以后,自动转入常州市书协。我想,书法事业要想真正发展,必须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我们提出“百千万工程”的初衷。 记者:既然从基础做起,很可能短时间内见不到收益。您设计这个工程的时候,时间上是怎么安排的,目前进展如何? 居丽琴:目前全市有500多所中小学校。我们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让五分之一成为书法特色学校。我们不急功近利,不搞大跃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宁缺勿滥。现在是第三年了,已有36所学校通过了验收。现在全市有50名中国书协会员,300名省书协会员,2000多名书法学员,经过培训的有300名书法教师。 记者:初听“百千万”往往使人联想到资金,而资金确实是办好这件事的保障,政府对此做了哪些工作? 居丽琴:政府为每所挂牌的书法特色学校奖励10000元。在这些学校中,还要树立示范学校,政府再给予奖励。目前挂牌的36所学校的奖金都已到位。 记者:书法特色学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各个阶段有没有相应的标准? 居丽琴:我们为此专门制定了《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评估标准》。如在硬件上必须有规范的书法教室,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具、挂图、教辅资料,有现代化教学技术装备支撑书法教学,有开放式的书法陈列橱窗或书法作品展览室。在队伍建设上也提出了要求,农村学校要有1-2名、城市学校要有2-3名专业书法教师,要有专业的教材和考核办法,书法课要列入课表等。 记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居丽琴:这个“千”是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没有专业老师,特色学校不完整,万名人才也培养不出来,它是制约“百”和“万”的关键因素。为培养专业的书法教师,我们将行政推动和协会工作相结合,目前已经举办了三次暑假教师培训班。我们还请一些专家兼职授课。今年下半年准备组建书法大专班。 记者:引进书法教师有哪些措施? 居丽琴:今年常州就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引进了三位书法专业教师。现在申报书法特色学校都把培养、引进书法教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书法的专业性质,引进教师主要由市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负责,通过竞聘上岗。 记者:教师待遇如何? 居丽琴:过去书法因为属于副科,书法教师也似乎低人一等,现在是同工同酬。常州市书协副主席卢海州也是市青少年宫的主任,每年书法培训达1000多人次。陈海良就曾是少年宫的老师。 记者:5到10年后,达到了现在预计的目标,还有没有更深远的考虑? 居丽琴:我们不会因为达到目标而停止,这个“万”不是仅指一万。下一步,我们要在普及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为书坛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居丽琴书迹
记者观察 书法的土壤 自古以来,书法的兴盛就与领导者的喜好发生着关系。李世民喜欢书法,推崇王羲之,还亲自为王羲之立传,结果有唐一代大家辈出,令后人仰望。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关键。尤其在当今时代,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切实行动对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书法界不断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广东省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与考核课目,江苏常州又推出了“百千万工程”,目标都是一样——树人,让书法在肥沃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记者与很多书法界之外的朋友交流时,常感他们对书法的茫然与无视,那是因为他们生长的时代与书法几乎无关,今天,科技的发达与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又让书法远离普通大众。我想,古人的智慧与心血如果被我们自己漠视,别人就会更加漠视我们。书法从某方面说就是我们民族的基因,尊重自己的传统是一个民族让人尊敬的底牌。很多发达地区前些年一心发展经济,现在回头看,似乎缺少了什么,不得不重新补上文化这一课。我们不一定要人人都做书法家,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书法、参与书法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文明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