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朵》PK《图兰朵》:风骨与媚骨的悖论
刘正成
“杜”与“图”仅仅一字之差,魏明伦与张艺谋在艺术的本质命题选择中已见高下!中国人姓“杜”的多,姓“图”的有没有?有几个?中国历史上我只听说过有《彩楼记》在彩楼上抛绣球的公主,有这个“图”一样的刁蛮嗜血复仇变态的公主吗?这就是艺术移植的原创性价值与舶来品的时尚性价值的泾渭之别,或者说是风骨与媚骨的PK。这一点,在80后为主体的《图兰朵》豪华鸟巢版观众容易忽视和迷失之处。
贾科莫•普契尼不懂中文看不懂中国书,也没有来过中国,把波斯《一千0一夜》中的噱头来编排中国人,这已经够不能容忍了,明星导演还把它竭尽豪华的反复排演给中国人自己看,排在前朝太庙,排在时尚鸟巢,不断佐证有这个“图”公主,然后再巡演全球,美其名曰:把“文化创意产品”“推向全世界”!我说这叫丢人现眼!
有人问:“投资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做一个纯原创的呢?”张艺谋说:“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果然如此吗? 电影导演没有原创才能不丢人,可以搞移植借鉴。有人说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是取材于曹禺的《雷雨》。其实《雷雨》取材于易卜生《群鬼》的乱伦之恋,再揉进些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宫帏之战,但曹禺和易氏、莎氏都有理想和正义呵!而《满》剧在血影刀光之中是漆黑一团,连一点希望的闪光也没有!这叫“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吗?
在这一点上,魏明伦的《杜兰朵》就大不一样了。《杜》剧成心不忠实于原作而力图有所匡正,不借助于时尚炫富的包装而从内容意境着力,并不仅仅巧妙地把姓“图”改成姓“杜”这些细节小处。他从人物塑造着手,把公主的戏核悄悄移向丫环柳儿--这个《两厢记》中红娘式的人物,用“爱和死”这个永恒主题从喜剧噱头中升华出来,完成平平民价值观的悲剧性转换。我想,这多少有一点对普契尼的借尸还魂之妙用。魏明伦很谦虚地说,他不是带川戏版《杜兰朵》来与张艺谋的太庙版《图兰朵》打对台戏,而是来进行中西文化的交流,这是一种睿智的戏剧家的风骨,而不是极尽形式主义奢侈豪华舶来自虐的“糖衣炮弹”! 据说,鸟巢版和太庙版的《图》一样高价票一张近万元,这当然是一个“钱”字了得!“钱”会让人自由,也会使人迷失---这是中国青年偶象朝廷重臣的天王级国际大导演堕落的悖论。今天,中国现在有些钱了,咱们就跟煤老板一样携着二奶三奶在煤田中开宾利车炫富吗?在中国大叫增加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像张氏这样标榜的“中国元素”会传达给世界什么信息呢?PK、PK吧,“噫!唯斯人,吾谁与归?”
(刘正成应约为《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