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理论文摘 >> 热点讨论 >> 文章正文  
[组图]北京故宫研究员解开《无用师卷》的4大谜团 推荐等级:        ★★★ 【字体:
齐玉新 王兆会 王为国 顾工 杨剑锋 吕向阳 郜玉成 吕洪年 黄公石 马玉宝 张耀虎 王怀阳 鞠闻天 张彦峰 谢洪杰 张蕾 杨龙培 陈建邦 王亚斌 马宾 杨剑 束其虎 梁文斌 白翎 王晓峰 陈同龙 平保龙 梁林波 周伯衍 王春泉 谢部生 李西存 王向阳 刘景芳 雪泥 黄文泉 牛建新 郭瑞贤 章哲诚 殷涛 朱宝华 庞东华 杨顺林 黄海林 李俊杰 刘仲明 徐蔚 杨勇 王爱军 高岱 郭向东 杨雯 王勇 鲁建飞 陈伟 唐晓斌 刘剑波 胡宗江 曹端阳 牛忠 王立场 张生宗 司东 霍威 许栋 郭鸿俊 孙振清 杨涛 倪浚咚 贾伟伟 刘新泽 张福有 冯岽智 秦朋 钱林江 曹万峰 杨春 陈国鸿 武传国 牛玉彬 芮新丰 孙振刚 张照 钟艺 祝冰 申伟 卢如杰 铸一 徐右冰 李彬 杨帆 李忠 蔡兴洲 王茁 张雅森 倪和军 伊文琦 李卓霖 钱松君 于江涛 郑付忠邱丰 陶耀文 王之洞


北京故宫研究员解开《无用师卷》的4大谜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1
 

二玄社高仿真复制台北故宫《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今日深圳开展

    

    欲知当年《富春山居图》烧毁部分的画作原貌,只能从前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一探究竟。图为最出名的两个“火前本”之一“子明本”。“子明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为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三希堂帖“一希”在台北,“两希”在北京

    由于温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讲的一个故事,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前半段《剩山图》正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观者络绎不绝。而现藏台北故宫、占90%以上画幅的《无用师卷》究竟画了些什么,又有哪些名人题跋?除了少数几位在台北有幸看过这幅名画的圈内人,内地民众几乎“不识庐山真面目”。

    就在不久前,雅昌艺术馆意外地从库存的二玄社高仿真复制品中发现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踪迹,这是日本二玄社30年前在台北故宫授权下复制的一批国宝级书画精品,曾被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称为“下真迹一等”。《无用师卷》的真面目究竟如何?烧毁的部分画的是什么?《剩山图》与《无用师卷》能否完美拼接?《富春山居图》的价格是否有估算的可能?前日,本报记者独家探访了这幅长达10.51米的神秘长卷,并特约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在中国书画收藏鉴定上堪称“国宝级”人物的单国强,为公众拆解《无用师卷》的四大谜团。

    从26日开始,一个名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富春山居图〉》的系列高仿真书画展将在深圳雅昌艺术馆开展。除了神秘的《无用师卷》之外,目前“合展”呼声很高的“三希帖”高仿真复制品,以及王时敏的《仿黄子久山水图》等多幅《富春山居图》临摹之作的高仿真复制品也将一同展出。在两岸《富春山居图》合展前,市民或可透过这些“下真迹一等”的高仿真复制品,一睹名画。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结束。

    【谜团1:

    《无用师卷》画了些什么?

    “我去过台湾五六次,《无用师卷》也看过不止一次了。”单国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国宝打了30多年交道,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在浙江博物馆看过《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剩山图》,《无用师卷》的影印本也在画册上看过无数次,但第一次见识真迹,还是1990年他第一次去台北故宫博物院时。

    “这其实是一幅没有画完的作品。”单国强告诉记者,《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一次从松江归富春山居,偕好友无用禅师同行。应无用禅师之求,黄公望就在他的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开始时,他并未刻意去画,只在闲暇时,兴之所至,随意画上几笔。因经常云游在外,而画卷留在山中,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好。后来,他特地将画卷放进随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着画,“黄公望晚年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建了一个名叫‘小洞天’的草庐,有机会看到江水,看一段江水画一段,这实际上是他的一个写生作品”。1350年,黄公望才为此图题款,但最后何时完成,不得而知。

    就画面而言,《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少有的山水长卷。根据史料记载,原画应该是“高一尺余,长二丈四尺”。将烧毁后的两段比照着看,单国强向记者描述,《富春山居图》开卷表现江边景色,接着描绘起伏连绵的山峦,然后是广阔的江水,最后高峰突起,在江水茫茫中结束全图,“这些景致基本还是比较写实的”。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创作时间跨度长,前后画风是有变化的。“前后两段我仔细看了。开始的那一段比较像他的老师赵孟頫,但后来就越来越师法五代的董源和巨然,这一点在《剩山图》中已见端倪。再后来就慢慢凝练出黄公望自己的画风,开始时用笔多,后来用墨多,技法越来越纯熟,《无用师卷》尤其能够很清楚看出这个过渡。”单国强表示,尽管被人为割裂,但《富春山居图》的神韵没有断开,本是一幅画作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如一奶同胞,自有血脉互通。

    

    【谜团2:

    前后两段能否完美拼接?

    记者前日在雅昌艺术馆看到,二玄社高仿真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按照原样、原大小再现了当年被明末收藏家吴洪裕“火殉”之后的后半段。装裱后总长10.51米,其中画作部分6.37米,题跋就长达3.37米。

    其中,题跋部分清晰勾勒了《无用师卷》的流传过程。据记者统计,有名有姓的题跋就留下了10段之多,此外藏印无数,包括明代画家沈周,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画家、鉴赏家谈志伊,太原王穉登和画家周天球,收藏家邹之麟,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等,“最重要的题跋,一个是沈周的,一个就是董其昌的。”单国强告诉记者,“火殉”事件之后,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为了掩盖火烧痕迹,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的题跋切割下来,挪至画首。跋中写明《富春山居图》是为“无用师”所画,所以此段才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与《剩山图》相较,“《无用师卷》这段价值更大。它的题跋保存得很完整,没有被烧掉。而《剩山图》上面的题跋都是清代以后的藏家了,价值没有那么大。”单国强说。

    他介绍说,《富春山居图》是用六张宣纸连接而作的长卷,每个连接处都有骑缝印章。《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连接处的上端,就盖着一枚吴之矩(吴洪裕之父)的白文方印。这枚印章加盖时,《富春山居图》尚是一幅完整长卷。虽然《剩山图》经过不同藏家装裱,经过截边,比《无用师卷》窄了1.8厘米,但两段画卷合在一起时,这枚印章仍严丝合缝。

    而那场“火殉”之灾,在《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留下了共同的伤疤。从《无用师卷》向右至《剩山图》,留下了五处火痕,几乎等距分布,而且越往右火痕越大。可以想见,当年《富春山居图》卷轴在火中被灼烧的惨景。

    记者在二玄社的高仿真复制品上看到,《无用师卷》起卷处就有三处十分明显的火痕。而最右边的一处火痕,恰好就在骑缝章之下,两段画作各半。在今天的《剩山图》上,民国书画鉴定大行家吴湖帆在这里加注:“下方石坡、小树、沙脚,除火痕空处各经补笔外,余皆一气连属。”

【谜团3:

    烧毁的部分是什么?

    单国强把《富春山居图》的诸多版本分为“火前本”和“火后本”。今天的《剩山图》和《无用师卷》都是“火后本”,当然也是唯一的真迹。而欲知当年烧毁部分的画作原貌,还得从前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一探究竟,“由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太出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现在有籍可查的临摹本就有十余幅”,这些都被单国强称为“火前本”。

    最出名的“火前本”有两个,一是名为《山居图》的“子明本”,现藏台北故宫;另一个就是沈周临背摹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现藏北京故宫。“由于沈周的《富春山居图》是凭记忆所画,与原作还有些距离,画风也完全是沈周自己的。目前最最可靠的,就是‘子明本’”,单国强说,这个版本还上演过一段《富春山居图》收藏历史上的笑谈。

    乾隆十年(1745)的冬天,一卷《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还逢人就邀诗题词,将留白处题得满满五十六则赞叹诗、盖满各式钤印。这就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子明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的题款。因为伪作题款中说是为“子明隐君”所画,所以这幅画又被后人称为《子明卷》。

    第二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也进了宫,这才是作为“火后本”的《无用师卷》。乾隆是个喜欢文物收藏的人,也喜欢演鉴宝节目、主持文物鉴定。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迹,最终在翰林院掌院学士梁诗正、礼部侍郎沈德潜等几位大臣的附和下,《无用师卷》被认定是赝品,列入“石渠宝笈次等”。在二玄社复制的这幅《无用师卷》上,记者看到梁诗正受命代笔在《无用师卷》上的题跋,他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鉴定结论:“此卷笔力苶弱,其为膺鼎无疑,惟画格秀润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一等。”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乾隆“打眼”,真品《无用师卷》才逃脱了被“毁容”的命运。

    “我去过好几次台湾,都没有看到《子明卷》,因为正名之后,台北故宫就不拿出来了。”单国强告诉记者,通过他在影印本上看到的印象,被烧毁的有五尺左右,画的是城楼隐约,平沙无垠,为富春江口出钱塘的景色;五尺之后,才是峰峦云树,坡石起伏。而今天的《剩山图》,一开始就是高山,《子明卷》不是这样。他的粗略印象是,“《子明卷》从笔墨功力、艺术水平等各方面都比《无用师卷》要差。但它是全本,其价值也在这里。”

    【谜团4:

    《富春山居图》价值几何?

    谈到这幅传奇名画的价值,单国强表示,现在很多古书画拍卖动辄上亿,《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之首的最重要作品,再加上目前都被博物馆收藏,已经很难估价了。

    但他也谈到一个参考价值。1996年,沈周背临的那幅《富春山居图》现身瀚海拍卖会,北京故宫博物院花了880万元定向拍卖,当年十分轰动。这也是中国当代拍卖史上第一次由国家级博物馆定向拍卖一件作品。

    沈周背临的《富春山居图》1996年价值880万元,“清四王”之一王时敏的临摹本去年卖到了590万元的高价,2008年浙江保利拍卖过一件董其昌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当时的价格是14万元。《富春山居图》的真迹以咫尺片段就堪当稀世珍宝,其价值已难估量。

    单国强已经看过二玄社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他赞叹说不仅精妙还原了原作的笔墨变化,而且在保证原作风神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复了画面的皮损残破。他也表示,目前受条件所限,国内公众看不到《无用师卷》,透过高仿真复制品一睹真颜,也是一种替代。但记者了解到,二玄社30年前复制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已经所剩无几,目前雅昌正积极与浙江博物馆联系,争取能够获得复制前半段《剩山图》的授权,以高仿真复制品的形式,早日实现两岸“合展”。

    从今天开始,名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富春山居图〉》的系列高仿真书画展将在深圳雅昌艺术馆隆重开展,展期一个月,将持续至4月20日结束。除了这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之外,还有目前“合展”呼声很高的“三希帖”高仿真复制品。据了解,其中王羲之侄子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真迹目前在北京故宫,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在台北故宫。此外,还有多幅《富春山居图》临摹名作的高仿真复制品一同随展,包括王时敏的《仿黄子久山水图》、王鉴的《富春山居图》、王原祁的《仿大痴山水》等,让公众能够从多个临摹本中体味“富春真味”。

文章录入:何晓巍    责任编辑:何晓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刘奇晋先生和他的书法01-05
    普通文章北京故宫研究员解开《无用师卷》的…04-01
    普通文章普通藏家如何投资齐白石画作04-01
    普通文章刘正成谈楚简帛书法10-17
    普通文章刘彦湖:歌辞自作风格老10-10
    普通文章刘正成:还书法艺术以尊严10-10
    普通文章胡锦涛:中国政府始终支持媒体搞好…10-10
    普通文章几近原色的心灵迫近——看女性艺术…06-04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神七上天  艺术扫地10-16
    推荐文章请看:四类人是不具备书画家的资格06-18
    推荐文章情注笔墨 率真写意——杨牧青山水画…03-31
    推荐文章透过九届国展看琉璃厂印人(其二)11-21
    推荐文章透过九届国展看琉璃厂印人(其一)11-21
    推荐文章翟万益:为书法事业的发展服务11-09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治学谨严  重在立德 刘东父先生书…05-31
    普通文章刘奇晋先生书法艺术展综述01-19
    普通文章简评刘奇晋先生书法01-05
    普通文章刘奇晋先生和他的书法01-05
    普通文章刘奇晋书法艺术的音乐品格01-05
    普通文章北京故宫研究员解开《无用师卷》的…04-01
    普通文章普通藏家如何投资齐白石画作04-01
    普通文章刘正成谈楚简帛书法10-17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诗词报》 《水墨味》杂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cn5v@163.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