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书画展赛网 >> 理论文摘 >> 硬笔文论 >> 文章正文  
标 新 立 异 二 月 花——兼谈硬笔书法创作的现代形式元素 推荐等级:          ★★★★ 【字体:


标 新 立 异 二 月 花——兼谈硬笔书法创作的现代形式元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9




【内容提要】
展览的盛行,迫使硬笔书法艺术作品不得不强化视觉冲击力,促使硬笔书法更多从读的文本转变为看的图式。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当今硬笔书法艺术创作者们赋予当代硬笔书法作品以更多的形式内容:纸张形状的裁剪与制作;纸张颜色选择与搭配;艺术用纸的选用与实验;硬笔印章的使用与位置新异以及作品整体装帧效果等,都成为他们开拓与展示自己睿智才华的舞台与空间。
【正文】
绪言
笔墨当随时代,当电脑的出现渐渐取代了书法的实用功能时,一向以“案头品玩”为特征的书法艺术,便自发自觉地从文人书斋中走出来,更多出现了张挂在现代高大展厅作“壁上欣赏”的巨轴和长卷。书法艺术的功用与审美方式于是也发生了悄然倏忽的变化:传统文人消失了,书法作品更多不再是自作诗文、自我欣赏、自抒胸臆,而是越来越强调作品的可看性,唤起他人的认同欣赏,现代书法成了现代文化的审美表现!
一向以精致小巧取胜的硬笔书法亦开始走向纯艺术化的道路,由于硬笔展览的盛行,迫使硬笔作品不得不强化视觉冲击力,所有一切也都促使硬笔书法艺术更多从读的文本渐变为看的图式。可以这么说:现代硬笔书法艺术就是强调视觉效果的书法。创作者们对硬笔书法现代视觉效果的追求,因而更加自觉重视形式美,重视形式的感染力。确实,一件艺术品首先要引起人的注意,其次才心灵的共鸣。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当今硬笔书法艺术创作者们赋予当代硬笔书法作品以更多的形式内容:纸张形状的裁剪与制作;纸张颜色选择与搭配;艺术用纸的选用与实验;印章的使用与位置新异以及作品整体装帧效果等都成为他们开拓与展示自己睿智才华的舞台与空间,大家在这相对有限的“方寸”之间赋予“万千”变化。如果我们说,今天是明天的历史,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硬笔创作的这种喜人“变化”可能就是明天硬笔书法史长河中的一个亮点。
一、装帧:天机云锦用在我
为了适应突出现代化高大的展厅效果,相当多的硬笔书法创作者开始青睐鸿篇巨制,以期取得与毛笔作品媲美之效。辽宁的硬笔书家可以说是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心雅致的硬笔裱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大家的喝彩;还有湖北樊中岳老师,首创硬笔大字书法,并出版了各体字帖,为硬笔书法开创了新的里程碑。然而,硬笔因其先天的不足,注定不宜照搬毛笔的套路,总有种蛙与牛比力气大之感,颇多吃力不讨好之憾。
硬笔书作因其小雅,在追求视觉冲击、装饰美感的时代潮流中,对装帧手段的自觉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拓展现代硬笔书法的生存空间,而且是推动现代硬笔书法繁荣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们常看到的事实是:一些有相当名气、有相当实力的硬笔书家创作的作品,因为没有很好利用装帧这一纽带来提升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无法真正体现其应有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热情的接纳新生事物。
在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重庆彭洪顺先生荣获特等奖,与其说是评委对他魏晋小楷的肯定,不如说是评委对他在作品外在形式,即装帧合度的认可。那以淡黄色衬底,灰色衬边,在淡红色布纹纸上创作的两幅团扇,在不同层次尺幅的和谐处理,淡雅而不张扬、精致而不花哨,使观者在欣赏书作时得到诸如色彩、界格等多方面的视觉享受。现代喷绘技术的便捷,使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实现对作品效果的装帧追求。
装帧,实际上是扩展了书法的外延——功用和表现方式,使作品丰厚起来了。通过一种“画意”的书法构成给人一种想象,一种美感。现在不少硬笔创作者使用拼贴法、挖嵌法、晕染法、残旧法等,应用的好都能取得极佳的视觉效果。譬如在写就的作品上,故意用烟头烧出几道窟窿,溅上几滩宿墨,表面显出狼藉感,而整幅字却会出现俨如一个伤痕累累困兽犹斗的壮士的英姿。
当然,在创作时要注意,只有和谐高雅才能产生美感。不失时机合理的将现代技术嫁接到作品上,来个锦上添花,追求作品装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切忌在追求效果时,为出新出奇,一味地简单重复“桃红柳绿”而导致粗俗低劣,这只会大大降低作品艺术的层次。
二、用章:妙悟心传印底来
印章,熔诗词、书法、绘画、雕刻诸种艺术于一体,其博大精深,不可方物。方寸之间,无不映现大千世界的天光云影。
印章虽小,但对调节硬笔书法作品的节奏、疏密、轻重等方面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所谓秤砣虽小能压千斤,印章是作品不可或缺的,其与整体的艺术效果的构建是难以分割的,一幅作品如果没有印章的点缀必然失色不少,甚至可以说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一轴画卷,一帧书法,有一颗红红的闲章,原来寂寥的境界,便鲜活灵动起来。即便在一册书的扉页钤上一枚闲章,也像茫茫雪野中一枝红梅,醒人眼目。
而且,与毛笔书法相比,硬笔书法作品的幅式较小,为了营造出作者所追求的独特效果,有时还得多用些印章,以达到自己的审美要求。纵观当前硬笔书法作品用印的状况,只能说差强人意,我们可以在众多全国硬笔书法作品集中看到,个人多幅不同风格的作品总是那一两枚印,书风与印风难以协调,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耐看性,让人不敢恭维。近年来,硬笔创作者们的用印意识是在不断增强的,从早期的报刊上可以看出,八十年代初,有不少人对硬笔书法的艺术性了解的较为浅显,有的只是写上简单的几行字,根本不用印章。而现在即使是初学者也会想方设法弄来一两枚印,尽管质量可能不高,遑论精益求精,有着极强艺术追求和审美眼光的硬笔高手。因此,硬坛涌现出了一批用印高手,如江西杨剑、四川朱玉华、浙江高甬春、安徽周继中等先生,多则十几枚,少则数枚,诸多推敲,因势而钤,和谐自然,大大增强了硬书作品的观赏性,值得玩味学习。
尤为可贵的是雅致精湛、充满中国文化底蕴之闲章,作为抒情达意的辅助手段,特意为某一作品、某种心绪、某份嗜好而选择相关的内容镌刻钤盖,不但能够使整幅作品蓬荜增辉,而且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清高凤翰有联云:“开池纳天影,种竹引秋声。” 闲章,正是古人开凿的一方塘陌,植下的一丛幽篁。闲章如诗。诗言志,它能披露一个人冲淡平和的心态,磊落旷达的胸襟。 
三、色彩:蔚如云锦之有章
自第八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后,硬坛可谓刮起了七彩风,硬笔书法爱好者们一下子被色彩鲜明,雅致漂亮的彩色作品吸住了眼球,硬笔创作者们纷纷戏称评委开始“好色”了!确实,色彩的视觉效果为硬笔书法作品增添了新的内涵,也为硬笔书法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用纸上,创作者们广泛取材,从传统本色的纯白纸到色彩多变、形质各异的艺术用纸,从有作旧效果的牛皮纸到简单脱俗的毛边纸,不一而足。在此道上的高手,或者是所谓始作俑者当是安徽周继中先生,他凭借良好的对美的感觉,借鉴当代毛笔书坛新生代的经验,在同幅作品上以不同色块的穿插构成,炮制出新鲜的视觉感受。有的以小图案来修饰,应景入情,书画合璧,相得益彰;有的以色彩来区分,其彩纸的艺术拼接可谓色香味美,雅俗共赏;其借用古典图案邮票和信封妥贴逸致的创意,尤叫人称道,诡谲意外,别具风味。
除了在纸张上以背景色增加厚重感等手法以外,部分创作者还大胆直接地以色彩入书,各种彩色萤光笔的介入,使得硬笔创作者们在颜色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当然,广告色、丙烯颜料等美术用品也是很多硬书创作者的至爱。湖北陆舍无先生喜直接以各色萤光笔作书,信手拈来,各具特色,丝毫不觉眼花缭乱。使用最多的当然还是墨底白字,因为这本身既有“拓味”又得帖的肌润。那金石味,立体感,给人以古典艺术美的享受。这种效果取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调白广告色,另一种是反拓法,各有优势。重庆彭洪顺、浙江贺东祥等先生是此道高手。亦有不少创作者以金色于黑纸或藏青宣上写经,凝重堂皇,佛相庄严,颇合禅家虔诚。
然而色彩的滥用,如用纸的颜色刺眼,用笔颜色过多,同时也会暴露出作者的内涵不足,使作品有画蛇添足之嫌,故一定要慎用色彩! 
四、章法:剪裁妙处非刀尺
“根植传统,张扬个性”,硬笔创作者们对整体章法布局方面和文字结构的个性化变形的进行了大胆探索,使得硬书作品有了更多的欣赏角度。
创作者们借鉴其它姊妹艺术,从中找准切入点,探索新形势下的现代硬笔书法,使其更丰富化、多样化、学术化,如“学院派” 的拼接、“墨象派” 的剪裁、“现代派”的刻意安排等。章法上对古人常见中堂、条幅、斗方、扇面做出了新的见解,一扫平正单调之感,给人悦目快心惊异的意外。在空间构成上多运用“计白当黑”的理念,我们在欣赏作品时不再是仅从字的笔画、结体就能看透,而会被整个空间构造所深深吸引,作品形式构成新颖,颇具匠心,思维独特,大胆夸张。有时借助传统书法的造型元素,在章法上进行重新处理,强调空间关系,上下相形,左右相应,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既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而又改变了传统的审视方式,变上下连绵的阅读为上下左右四面发散的观看;有时强调体势,注重横向和纵向的整体抱合,空间的整体分割,一种神采和情势,构成了硬笔书法的新天地。
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同时使创作者们的艺术观念得以多方面、多渠道的更新,他们对单字章法进行变化,对传统结体习惯的打破与重构、重组。有人为了突出个人风格,不惜对书法字体结构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大胆地把一个个规范的汉字经过夸张,变形,倾斜等手段,用笔上一扫点画撇捺的“规范化”和“古典化”,大胆采用点、线、面的结合方式,以追求力感和动感;有人从民间书法和孩儿的童真中吸取质朴本色的养料,从不计工拙,发乎情不止乎礼,在奇丑古怪中发现出轨的至美。他们注重单个字造型表现,不再把汉字仅看作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语言的记录符号,而注重于其形状的穿插避让和开合收放,于是作品中那线条组合的运用别具匠心,气象万千,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
当然,艺术就是戴着枷锁的舞蹈,如果只是想在空间分割和形式构成上有更大的随意性,刻意追求线条的张扬跋扈,那就是偷懒和取巧,会削弱书法艺术的魅力。
结语
硬笔书法的发展必须走精品化的道路,它须有传统的功力,有创新的能力!书法创新,我们的先贤早已作过精辟概述:“有传统无创新,书奴也;有创新无传统,书盲也;既有传统又有创新,书家也”。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现代形式的理性应用为当代硬笔书法艺术的展示效应、视觉感应带来了全新的形式愉悦,去开拓更加“有意味的形式空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然所谓“读书万卷始通神”,我还要提醒一句:如果只知从形式的小处着手,要在硬笔书艺上取得突破也是缘木求鱼。

**本文参考了一些书法报刊及网络资料,恕不一一注明,特此说明,谨致以深深的谢意。

此文为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论文评选获奖论文
文章录入:何晓巍    责任编辑:何晓巍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本类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简化字:汉字的未来与书艺03-11
    推荐文章神七上天  艺术扫地10-16
    普通文章明星书法热,追捧的是笔墨还是名气06-18
    普通文章陕西渭南书协换届演义06-18
    推荐文章请看:四类人是不具备书画家的资格06-18
    普通文章如何应对书画展赛之黑洞/草坪先生06-18
    推荐文章情注笔墨 率真写意——杨牧青山水画…03-31
    普通文章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现代前卫美术对传…02-01
     最新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神七上天  艺术扫地10-16
    推荐文章请看:四类人是不具备书画家的资格06-18
    推荐文章情注笔墨 率真写意——杨牧青山水画…03-31
    推荐文章透过九届国展看琉璃厂印人(其二)11-21
    推荐文章透过九届国展看琉璃厂印人(其一)11-21
    推荐文章翟万益:为书法事业的发展服务11-09
    推荐文章西泠“海选”,想说爱你不容易08-07
    推荐文章名画家吴冠中首谈“剽窃案”回应之…07-30
     最新文章
    普通文章刘正成谈楚简帛书法10-17
    普通文章刘彦湖:歌辞自作风格老10-10
    普通文章刘正成:还书法艺术以尊严10-10
    普通文章胡锦涛:中国政府始终支持媒体搞好…10-10
    普通文章刘正成《杜兰朵》PK《图兰朵》:风…10-10
    普通文章几近原色的心灵迫近——看女性艺术…06-04
    普通文章朴素的农民画家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06-04
    普通文章关注那些缺衣短食的穷画家05-1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发表评论
    协作支持: 《书画世界》杂志 《当代人》杂志 《中国硬笔书法》杂志 《神州诗书画报》 《诗词报》 《水墨味》杂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2008墨林快事 蜀ICP备05001589号 7X24小时业务热线:13980882075 邮箱:[email protected]
    总编室通联:成都市新都区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戏文系610500何晓巍(收)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络管理中心地址: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