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经过五千年的文化锻造,数百代人的艰辛努力,终于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可以进行艺术造型的独立艺术,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值得炫耀的精神财富之一。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一生不学点书法真是莫大的遗憾。当你将书法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感受到它的神奇,感受到它对心灵的净化,你就会觉得看电视是那样的乏味,打麻将是那样的无聊,你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了。
我历来反对书法神秘化。启功先生曾说:“有些人把书法说得过分神秘,什么晋法,唐法,什么神品,逸品,以及许多奇怪的比喻”。其实说白了,书法就是将写字艺术化。用最通俗的比喻就是写字是“走路”,书法是“跳舞”。路走稳了,“舞”也是可以跳的,努力几年也是能跳好的。在中国这样一个讲汉语、说汉语、写汉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艺术大国,实现书法的群众性既有肥沃土壤,也有深厚的传统根基,既有古代先贤留下的浩如烟海书法经典,更有中国人特有的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书法成才得天独厚。仅我们部队先后就有388人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就是最好的例证。其中有一支部队掀起了群众性书法学习热,10年过去,这个部队出了5位全国书协会员,22位省书协会员,还有100多人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我感到十分惊讶!我惊叹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我也反对书法是男人的专利,相反,书法应当成为一门女性艺术。目前我国女书法家如凤毛麟角,这不是智力所致。我曾做过调查,造成女书法家奇缺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缺乏自信。在书法艺术上女性总认为自己的钢笔字都不行,何以敢拿毛笔!二缺乏毅力。没有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和“字不练成死不休”的劲头。三是繁重的家务耗去了女性的大量时间。她们常感叹,一个女人,上有老人,下有小人,还有爱人都要侍候,哪有时间写书法呢!三是观点误导。常有人见女性写字优美,就“夸奖”说:“你看这女孩写的字就像男的”。潜台词好像写字是男人的专利。其实,学书法男女之间没有智力差异,关键是你能不能从家务堆中挣脱出来,能不能从陈旧观念中挣脱出来,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提高自信,树立信心,钻研书论,刻苦临帖,锲而不舍,我们伟大而智慧的中国女性一定能擎书坛“半边天”。
我讲上面这层意思就是强调书法的群众性,就是讲人人都可以学书法,人人都有希望成为书法家。书法不像声乐人才那样对天赋要求极高。有人做过调查,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经过一番努力均可以在书法上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大可不必为自己有无书法天分而担忧。书法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也是最容易成才的艺术。它不需要画家那样走遍名山大川写生,也不需要文学家那样远走各地深入生活。它可以坐拥军营,足不出户。一本字帖,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摞报纸,工具极其简单。桌上、凳上、地上,场地非常方便。早、中、晚,饭前、课后,都可以练几笔。坐在车子上,睡在被窝里,还可以用手比着意临古帖。一部字帖每天临一小时,一两百字作业量,有时通篇临写,有时逐字过堂,像谈恋爱那样专一地热恋几年,厮磨几年,临它几十遍,几百遍,自然会化帖为我,笔下生花。
书法学习贵在坚持,贵在毅力,贵在领悟。古人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任何人,只要他没有智力障碍,不管从事任何艺术,尤其是书法艺术,“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5至10年,必有成就之日。学像三家,然后自成一家。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学习书法切莫求怪。初学书法,一味求其怪,求其险,都是不足取的。那歪的、斜的、有字不好好写的,最好离远点。
现在书法界确实存在一种反常现象,如果你写一手传统的“颜柳欧赵”,也许真的获不了奖,参不了展,我觉得参展和获奖都不重要,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参展、获奖而学,一切有志于书法学习的战友,一定不要为了获奖、参展去扭曲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跟着流行书体左右摇摆。颜柳欧赵等等这类传统的书法永远不会过时,把中国传统这棵千年大树连根拔起再去新栽一棵树是得不偿失的事。
我们提倡书法的儒雅书风,提倡书法的“中和之美”。同时,我们也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登台,各种流派,共存共荣,异彩纷呈。但无论哪一种流派,哪一种创造,都必然出于真功夫,“功”从何来?传统为师,“勤”字当先!所谓“功到自然成”。努力吧,战友们,用你们的勤劳和智慧写一手漂亮的书法吧。我们期待更多的军旅书法家活跃当代书坛!我们也期待书法这样的高雅艺术占领军营文化的一席之地!
|